【康港刘影】

九旬摄影师往返交通三小时 坚守一甲子影楼

文、摄影/刘永康
如今已92岁的美姿华摄影室老板陈崑泉,坚守一甲子影楼。(刘永康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4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1964年开业的美姿华摄影室,距今已一甲子的年华,隐藏在香港仔大道一栋不起眼的唐楼内。老板陈崑泉老先生(陈师傅)如今已经92岁,只要有客人预约拍摄,他就会从屯门的住家,途经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长途跋涉来到香港仔店面。

陈崑泉师傅仍保留传统拍摄模式,操作菲林相机。(刘永康提供)

早已经听闻美姿华摄影室的大名,小弟决定认认真真地带领一家四口,拍一张全家福。也希望小孩子可以体会到老一代的摄影和场地。今年6月底,小弟致电美姿华老板陈师傅,他中气十足回复,答应为我们拍摄家庭照。跟他约定日期时间后,小弟一家提早到达,没想到陈师傅已经坐在摄影室正中等待我们到来。

古色古香的旧式影楼。(刘永康提供)

陈师傅外表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谈笑风生,行动自如。当他跟我说他已经92岁高龄时,我真是目瞪口呆,外表完全看不出年过九十。他告诉我,现在什么都好,就是行动有点“撠”,原来他曾经因意外需要更换人工𣎑关节,在他来说,那时八十多岁做这大手术,风险颇高,但他仍然能挺着,的确相当厉害!

美姿华在1964年开业。原来陈师傅一开始并不是当摄影师的,他起初是一位无线电工程师,这地方是他们家族的物业。后来辗转地租客不再承租,父亲见他又喜欢摄影,于是这商用单位摇身一变,变成美姿华摄影室,陈师傅在这里开业,一做就是60年。陈师傅说,有一段时间,他还有一家摄影室在田湾,前铺后居,香港仔这间交给伙计营运,后来伙计难找,陈师傅最后留着香港仔这个摄影室到现在。

1964年开业的美姿华摄影室,隐藏在香港仔大道一栋不起眼的唐楼内。(刘永康提供)

跟陈师傅聊天,实在太过瘾!跟他谈及拍摄人像的美学时,他拿出几本相簿,看同一位模特儿拍的每张相片循序渐进地说他的审美标准,由谓何不合格到谓何100分,不单只是相貌和感觉,他有一套基本的管理系统观察模式,和怎样教导模特儿自我心态和姿势的调整,绝对不简单。

陈师傅分析摄影来颇有心得。(刘永康提供)
陈师傅十分健谈,拿出相簿分析拍摄技巧。(刘永康提供)

陈师傅对气功也有不少心得,他跟我说,每天要练气功,影相按快门也要用气功,小弟也跟他学了一招半式,的确自我能放松,头脑可瞬间得到清醒,不错。可能这个就是陈师傅的养生之道,看他现在已年过九十,但心态和冲劲跟小弟差不多,甚至更年轻,小弟真要多多向师傅“偷师”。

陈师傅现居屯门区,当有预约时才会返回摄影室工作。车程实在花了他很多时间,但见他当帮人拍照时非常认真又陶醉,寓工作于嗜好和娱乐,这实在是令人羡慕的美好事情,乘交通的时间已经不是什么回事了!

陈师傅仍坚持用菲林摄影。(刘永康提供)
布景板的控制键。(刘永康提供)
陈师傅分享摄影心得。(刘永康提供)
陈师傅在设置灯光。(刘永康提供)
陈师傅在设置灯光。(刘永康提供)
充满怀旧气息的美姿华摄影室印章。(刘永康提供)
店内悬挂的人像摄影样板。(刘永康提供)
不同尺寸的切割板。(刘永康提供)
店内悬挂的人像摄影样板。(刘永康提供)
如今已经年过九旬的陈崑泉师傅,仍然老当益壮。(刘永康提供)

摄影师简介:
刘永康(阿康)是一位摄影人,自1994年开始摄影之旅,专长于香港的纪实、街头和废墟摄影,以“老香港”为主题。他的作品经常捕捉香港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动态。创办摄影专页“Hong PICs – 康港刘影”,著有废墟摄影集《The Faded Glory》。

——原载香港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于上环苏杭街,有着百年历史的凉茶老店“源吉林”总店。(刘永康提供)
    一个平日的下午,小弟经过上环苏杭街,看见有百年历史的凉茶老店“源吉林”总店开着,二话不说,走进去见识见识!
  • 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旗袍秀令人目不暇接,当中多套旗袍出自于资深旗袍师傅殷家万之手,已达八十八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工作,迄今已步入旗袍行业七十五年,得悉今年九月他将荣休。
  • 7月30日,适逢香港电车120周年纪念,本栏目特别企划香港电车120年特辑,将分为三期出版,分享香港电车的前世今生。(大纪元制图)
    香港电车,以独有的双层有轨电车穿梭港岛,见证着百年的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填海后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原本沿海行驶的电车变成了在高楼间穿行。今年7月30日,适逢香港电车120周年纪念,本栏目特别企划香港电车120年特辑,将分为三期出版,分享香港电车的前世今生。
  • 今期继续讲述百年电车发展历程,尤其是当下仍然活跃在电车轨道上的古董派对电车以及仍载客中的古董120号电车,有幸搭乘,宛如穿越时空,回到旧时光。(大纪元制图)
    “叮叮——叮叮——”香港电车以特有响铃声得名“叮叮车”。自1904年来,在港岛区特定的电车轨道行驶至今,见证着香港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今年适逢香港电车120年,“纪载香港”栏目专访香港电车历史专家暨收藏家张顺光先生联同历史学者柴宇瀚博士,分享新作《叮叮与我——香港电车120周年图片集》背后故事。
  • 今年适逢香港电车120周年纪念,本栏目“纪载香港”制作特辑,在上两期介绍了电车百年间香港的城市变迁以及电车的特别型号,今期将走入张顺光的收藏世界和柴宇瀚的历史天地,分享他们与电车的不解之缘。(大纪元制图)
    “为什么取名《叮叮与我》呢?就是讲我自己最喜欢、和我有切身关系的藏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收藏家张顺光从八十年代起开始收集与电车相关的纸品和物件,转眼已经过去30多年了。今次合作写书的历史学者柴宇瀚博士补充道:“取这个名字还有另一层意思,电车作为一种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电车相关的故事,可以是700万的香港人中的你和我,也可能是外国人来到香港,认为这就是香港的特色!”
  • 历史上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有一则知名的对联,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下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因为这个对联,他成为马员外的女婿,又在科举考试中春风得意,成就“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美谈。对联中提到的“走马灯”,有着悠久的历史,借着花好月圆的中秋佳节,本期“纪载香港”就邀请到生和隆扎作第二代负责人梁金华师傅,详析“走马灯”的历史渊源、特色和手工制作遇到的困难。
  • “我从来没有在欧洲见过貔貅,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影片时,就让我印象深刻,我就尝试去联络冒卓祺师傅,想跟他订做貔貅,就这样我跟貔貅联系在了一起。”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唐人街开设武馆的武术师傅Ronald Galland(江汉利)说道。去年12月,他专程携同妻子与7名徒弟赴港拜师,亲身学艺,今年8月11日,在他70岁的寿宴上,首次公开舞貔貅,将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貔貅文化带到欧洲。
  • 中华文化总会今天(20日)发表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记录台南黑糖制糖师以柴烧古法炼糖的故事,找回台湾的“甜蜜”记忆。
  • 香港彩瓷业界泰斗徐淼于2月15日辞世,享寿105岁,是港彩辈份最高、最年长的瓷绘名师。徐淼曾任道风山基督教丛林绘瓷部主任画师,师从港彩名师谢中吾,擅长绘山水彩瓷,为道风山绘制作品无数,在云水堂绘制圆形巨幅壁画时已八十多岁。香港陶瓷研究会会长严惠蕙2月24日凌晨在该会社交媒体专页发表悼文《追念徐淼先生》,回顾徐师傅生平。
  • 宁艾文(Evan Ning)是一名加拿大影视摄影师兼灯光师,参与拍摄了多部著名的好莱坞影视作品,包括迪士尼、华纳兄弟和网飞旗下的电影。他还担任过法轮功真相电影的摄影总监,包括《为你而来》和《永恒的五十分钟》。艾文是一名从小修炼的法轮功学员,他是怎样成长为才华横溢的青年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