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创意可以复制吗?

吴惠林  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4月7日讯】中央研究院李远哲院长在本年四月三日下午,于日本东京的一场演讲中,透露了一段他拜访雕塑名家朱铭的轶事,可供我们细细咀嚼。

李院长某日专程造访位于南投县清境农场的朱铭工作室,才一进大门,就被朱铭自创的一副对联吸引住。该副对联的大意是说目前博士、硕士满街跑,但真正有知识、有智慧的逸材,堪称千万人中难得一二。

看过对联,李院长进一步向朱铭讨教雕塑技法向谁学习而来?不料朱铭反问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学来的吗?这个回答让李院长觉得无地自容,在该次演讲中更坦承自己当时的确提了一个蠢问题。

我乍看这则花絮报导,脑中立即浮现另一个故事。那是大约三百年前,意大利有位识字无几的木匠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1644~1737)。此君例行生活中制作的小提琴,至今仍有数把流传,且被公认为“琴中极品”,台南奇美博物馆就因为收藏其中一把而名闻国际。历年来,不断有人应用显微、化学、数学、电子等等现代尖端科技,尝试制作可以媲美史特拉底瓦里的小提琴,可是都没有成功。

现代人之所以无法复制名琴,不完全是找不到史特拉底瓦里当时所用的材料,主因是不知道如何重复史特拉底瓦里的制作技巧。

这两位东西方的名家,都没受过多少的正规学校教育,他们所生产出来的人间极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例行事务,可以说是工作,且是日日夜夜重复进行的。我国的朱铭,虽然曾追随过两位老师学艺,但在众多学徒中得以出类拔萃,而且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应该不是抄袭、复制而来,即便是抄袭,也不可能胜于原作。而意大利的史特拉底瓦里也曾在一六六六年拜阿玛悌为师学习制琴,但由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的无法以现代科技复制,我们更可以领悟到百分百的复制是不可能的。如此,我们对于当代“专利权”这个热门而重要的课题可以有更深一层的省思,或许其弊会大于其利呢!实值得研究此课题的专家们进一步厘清。

此外,由这两个故事,我们也可以思考“学习”的精义何在。朱铭当着李院长的面否认其雕塑技法是学习来的,但他确实是跟过两位老师,而且也开班收徒,难道这不是学习吗?而史特拉底瓦里也曾拜过师。他俩跟随老师们做什么呢?一个是“学”雕塑、一个是“学”制作小提琴,而且都跟在老师身边好几年呢!难道这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学而时习之”?

在朱铭的心中,“学习”可能是指当今响彻云霄的知识经济所强调的“创意”、“创新”之意吧?有差异、有特色、被公认价值高应是“创意”的精义,这应不是靠学习可以复制出来的!──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白色情人节新创意 巧克力婚纱传情意
李国修月底推新书人生鸟鸟 分享生活哲学
李国修月底推新书人生鸟鸟 分享生活哲学
〈花花世界〉绿菊餐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