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认识大肠直肠癌

国军桃园总医院大肠直肠外科 叶建志医师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5月11日讯】在台湾,大肠直肠癌之发生率占各种癌症之第三位。手术切除所有之肠癌组织,包括一些转移病灶是目前唯一有效之根治方法,虽然在手术、化学、免疫、放射治疗及基础研究中做过多种努力,但其五年之存活率,却仍然没有多大之改进,大约为50 %左右,目前,如果想要改进其存活率,一个方法就是从致病源去下手。要多了解其致病机转,才可以想办法去预防﹔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改进手术之方法及开发各种有效之辅助治疗,如化学、免疫、放射、及基因治疗等方法。对于后者我们尤其希望能在症状未发生之前就能做早期诊断及治疗。

对于大肠直肠癌发生之原因,我们目前对其了解还不是很多,除了遗传基因有关外,其他如环境、饮食等因素都占有相当重要之地位。

为什么要做筛检呢? 

大肠直肠癌被认为是一种”安静”的疾病。它平时多半没有症状,也因此通常在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有转移的情形,结果导致只有50%左右的病人能被治愈。事实上,多数的大肠直肠癌是由大肠直肠的息肉演变而来,而且其演变的时间长达五~十年,因此,若是能及早发现及移除息肉,癌变的情形或许就可以被预防。大肠直肠癌若能在早期被发现并且接受治疗,则其治愈的机会通常可以提高到80%,甚至是更好。

那些是大肠直肠癌的危险因子?

据统计一般人口中,每十万人口大肠直肠癌的发生率在男性约为20人,在女性则约为16人。但家族内如果有大肠直肠癌或是大肠直肠息肉症病史者,其风险将升高二~五倍;另外,如果有肠道慢性发炎性疾病如溃疡性大肠炎或是克隆氏肠炎,都会增加其致癌的概率。其他若干饮食及生活习惯亦有增加罹患癌症概率的报告,但未有定论。

应该做哪些筛选的工作?

大肠直肠癌最简单的筛检工具除了肛门指检,就是检测粪便中少量且看不到的出血,这就叫做粪便的潜血反应检查。这个试验非常简单而且快速,但不幸的,它仅在大肠癌或是息肉出血的时候被检测出来,大概只有50%的大肠直肠癌和10%的息肉症有足够的出血使潜血反应呈现阳性反应,而且常常受到食物影响而导致伪阳性机会升高,因此,须搭配其他检测工具。

大肠镜检查是利用软式纤维内视镜提供医师们直接观察大肠和直肠内部状况的一个检查。当一个息肉或是大肠癌被肠镜侦测出来,便可以直接切除息肉或是作病理切片进一步化验。大部分的大肠镜检查可以安排在门诊完成,但病人会感到一些不舒服及不方便是一大困扰。

大肠钡剂摄影通常是用来侦测较大肿瘤的方法,因此对于比较小的肿瘤和息肉一般较没办法准确的确定,另外残存的粪便亦会影响到正确的判读。

什么时候或是多久要做一次检查呢?

非高危险群而且无症状者,建议四十岁时开始每年接受肛门指检及粪便潜血反应检查,五十岁以后则每五年接受一次大肠镜检查或大肠钡剂摄影检查。

对于以下高危险族群的人,是需要被监控追踪的:

●曾有癌前期的息肉并接受切除者,当发现后的第一年到第三年内每年都应该接受大肠镜的检查。大肠钡剂摄影是除了大肠镜使用的另一种方法,但它并不能将息肉移除。

●如果有亲近的亲人,像是兄弟姊妹或是父母亲有大肠直肠癌或是癌前期的息肉病史者,在40岁以前或是家族内最年轻得病者年龄的前五年要开始每五年接受一次大肠镜检查或大肠钡剂摄影检查。

●若有家族遗传性的家族性息肉症(FAP),应该要接受基因的检查和测试来判断是否他们是这种疾病的基因携带者。病人如果有这类的基因或是有些检查出来没有结论的,都应该从青春期开始每年接受大肠镜的检查,来判断是否他们体内的基因已经表现。假如有息肉症存在,就要和医师们讨论是否需要作全大肠切除手术,通常这种手术要将整个大肠和直肠全部拿掉。

●若有个人大肠直肠癌的病史,应该在癌症发现或是切除后一年内接受整个大肠的检查。如果检查是正常,接下来应该每三年追踪一次。检查项目包括大肠镜检查或是大肠钡剂摄影,合并肛门指检及粪便潜血反应检查。

●病人有广泛性发炎性肠疾(IBD)者,于发病八年后应该每一到两年接受一次大肠镜检查。

●女性有乳癌或是生殖器官方面癌症(卵巢或是子宫)病史者,在其一生中约有15%(六分之一)会有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因此在40岁之后每五年亦要接受一次大肠镜的检查。

最后要强调的是“肛门出血不一定是患痔疮”。有时大肠直肠癌或息肉常被误以为痔疮而延误治疗,导致病况严重,所以大便出血时即应找大肠直肠外科医师作适当的诊治。

本文由国军桃园总医院www.aftygh.gov.tw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