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演义:古神话开篇呈异彩

钱念孙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话说在那茹毛饮血、结巢钻木的生民之初,人类对自己的由来、日月的运行、万物的生灭、四季的变化,都感到玄妙莫测;对电闪雷鸣、狂风骤雨、凶禽猛兽、生老病死,更是怀有难以名状的恐惧。他们认为在人类以外,还有超自然力量的神,在指挥、控制着一切,主宰着世间万事万物的命运。于是,一切自然力在他们心目中,都被形象化、人格化了,如太阳成了太阳神、水成了水神、火成了火神、风成了风神等等。

古代先民在想像中创造了神,自然要对神的行为进行猜想和推测。他们植根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劳动经验,依据自己部族英雄人物的形象和业绩,编创了许多神的故事和传说,在口头广为流传,并在流传中不断加以丰富发展。神话的产生,大致如此。

中国古代神话,丰富而精彩。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共工头触不周山,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还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无不以神奇的想像、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无穷兴味、无限遐想。其中详情,且听道来。

传说远古之初,茫茫宇宙,天地莫分,四周漆黑,混沌一团。然而,这混沌中潜藏的天地灵秀、日月光华,却孕育着一个神奇的活物,他就是中国创世神话的主人公—盘古。

盘古龙首人身,躯长百尺,于冥冥混沌之中,吮吸宇宙灵气,养精蓄锐,修炼生长。过了一万八千年,他忽然醒来,睁开眼睛一看,漆黑一团,万物不见。“真讨厌!怎么这般黑暗?”他一边嘀咕,一边寻得一把利斧,用力横劈过去。“哗啦!”随着山崩地裂似的一声巨响,混沌一团的宇宙破裂开来,只见那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为天空;重而浊的东西,缓缓下降,凝为大地。

盘古分开天地,担心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擎天柱一般,撑在天地中间。天升高一丈,他的身子就增长一丈;地下沉十尺,他的腿就增长十尺。如此过了很长时间,盘古成了身长九万里的巨人,天和地也各归其位,相距遥远,再也无法合拢了。

盘古对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和地,怀有深厚感情,临终之时,决定用身躯来装扮天地,让天地变得更加完美。他把自己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隆隆雷鸣,双眼变成太阳和月亮,头发变成星星……最后,盘古高大的身躯倒在地上,变成中国的五座大山:头变成泰山、脚变成华山、腹变成嵩山、左手变成衡山、右手变成恒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肉变成田地,皮毛变成花草树木;牙齿、骨头、骨髓等,分别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和圆润的珍珠,连身上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天地开辟出来以后,一个名叫女娲的天神,降临大地。她看到这里高山连绵、江河纵横、古木参天、花草茂盛,不禁连声赞叹。她在大地上尽情地走着、玩着,觉得比那单调空旷的天宇有意思多了。可是玩了数天,她渐渐感到孤单和寂寞:“好多的地方,无人共同游乐,实为憾事!”她不禁感叹:“若有人生活在这块土地之上,岂不美哉!”

于是,女娲来到一条河边,顺手抓起一块黄泥,仿照自己的模样,捏起小人来。谁知捏成的小人刚放到地上,居然会走、会蹦、会说、会笑。她惊喜万分,赶紧又捏了几个,也都变活了。女娲兴高采烈,日以继夜地做了起来。一个个小人从她手中降临大地,她的周围渐渐充满人的欢歌笑语。女娲再也不感到孤单寂寞了,因为世间有了她亲手创造的儿女。

可是,大地广阔无边,如此这般一个一个地捏,到何年何月,才能到处都分布人类呢?女娲想换一种简便的方法,便从不远的山崖之上,拉下一根藤条,伸入泥潭,使劲搅动,然后拉起, 朝地上一挥。呀!那一串串泥点,居然都变成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人。女娲激动异常,禁不住抡动藤条,蘸着泥浆,狂舞起来,那甩出去的无数泥点,转眼间就变成了男男女女。他们在女娲身边热闹一阵后,就一批批成群结队地四散开去。不久,广袤大地, 各处都有了人的踪迹。

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充满了生机,年复一年,平安无事。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为何事闹翻,忽然打起仗来,世间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水神共工,人脸蛇身,性情狂暴,是个有名的恶神。他和祝融,从九霄碧空,一直打到地上,杀得天昏地暗。由于共工是水神,到地上后便以水乘木,鼓波推浪,调动虾兵蟹将,齐攻祝融。火神祝融,岂可欺侮,他一怒之下,燃起熊熊大火,向共工反击。共工及其手下兵丁,个个被烧得焦头烂额,死去活来,真所谓“水火不相容”。

共工被祝融打败后,气急败坏,怒不可遏,一头向西方不周山撞去。不周山是一根撑天巨柱,经共工这一猛撞, “哗啦”一声,拦腰折断,半边天立刻坍塌下来,砸得大地也裂开一道道巨大的深壑。随之,森林燃烧起炽烈的大火,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人类被烧的烧、淹的淹,加上凶禽猛兽的肆虐,经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共工怒触不周山,造成塌天大祸。女娲眼见自己创造和培育的儿女,经受如此惨烈灾难,心痛难忍,决心补好苍天,拯救人类。她不畏艰险,往返江河湖海,拣来许多五色石,又架起熊熊大火,连烧九天九夜,炼成五色石浆。女娲一趟又一趟,上天下地,用五色石浆,修补苍天。残破天空完全补好后,女娲担心它还会塌下来,便抓住一只巨大乌龟,斩下四足,用来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四方,把天牢牢支撑起来。她又四处砍伐芦苇,将其烧成灰末,堵塞大地上纵横交错的裂壑,制服了泛滥成灾的洪水。此后,她还不辞辛劳,四处奔波,驱赶各种凶禽猛兽。中原地区,有条黑龙,多年侵害人类,女娲捉住它后,毫不手软,斩首治罪。

由共工引发的一场灾难,总算被女娲一手平息了,她所创造的人类,终于死里逃生,得到拯救。

女娲为民除害,人类重新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可是在偏远的北方,在连绵起伏、高耸入云的天山地区,人们的日子却过得非常艰苦。原来太阳每天所走的道路,离这儿太远,此处始终见不到阳光,从早到晚漆黑一片,一年四季寒冷异常。
幸运的是,在天山脚下,住着一个勇敢的巨人,名叫夸父。为改变阴暗寒冷的恶劣环境,他决定去追寻太阳神,劝太阳改变行走路线,给这里送来温暖和光明。

夸父翻过无数座崇山峻岭,越过数不清的激流深涧,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终于越走越亮,远远看到盼望已久的太阳。他高兴得一边狂呼,一边向太阳奔去。可是太阳神走得太快,一转眼工夫,就把他远远抛在后面。夸父毫不气馁,迈开大步,紧追不舍。追啊赶啊,脚磨破了,身后留下一串鲜红的脚印;腿累疼了,折一根粗大的桃枝当拐杖,咬紧牙关继续往前追赶。

离太阳越来越近,天气也越来越热,夸父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走到黄河边上,他弯下腰, 一口气把黄河水喝得一干二净;赶到渭水河畔,一张嘴又把渭河水喝得滴水不剩。然而,他仍然口渴难忍,只好一边追赶太阳,一边寻找湖泊大泽。
终于,在太阳就要落山的地方,他渐渐靠近了太阳。这时,天热得像火炉一样,夸父整个身体几乎被烤焦,但他仍用最后一丝力气,向太阳神诉说了自己的心愿,然后倒在地上,慢慢地闭上了双眼。他的拐杖滚到地旁,变成一片茂盛的桃林,枝上挂满了甘美的鲜桃,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纳凉解渴。

太阳神为夸父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感动,从此改变行走路线,给遥远的北方地区送去了温暖和阳光。

类似这样神奇美妙的神话,在中国古代典籍里俯拾即是。《山海经.海内经》中,描绘“鲧禹治水”的故事,塑造两位敢于冒犯天威,为民治水的英雄形象。《淮南子.本经训》里,收录“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人类使用弓箭等新工具,战胜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壮举。《山海经.北山经》中,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表现精卫鸟“不以东海为大,不以自身为小”的可贵精神,歌颂人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与自然斗争的顽强毅力。《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记载“黄帝战蚩尤”的故事,间接地刻画了原始社会氏族或部落间的争斗,表现原始社会里人们要求扬善惩恶的强烈愿望。

今天看来,古代神话好像纯属主观幻想虚构,它对开天辟地、人类起源,以及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描述等,似乎过于离奇,与史实相去甚远,没有多少价值。事实上,诞生在人类童年时代的神话,是远古先民根据自己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幼稚理解,以幻想的方式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早期认识,是富有很强艺术意味的口头创作,当时人创造它是很认真,甚至是很神圣的。

透过一个个奇妙的神话故事,今人不仅得以窥视远古历史的雪泥鸿爪,更可了解古代先民征服自然的惊人毅力和奋斗精神。

正如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的最初源头一样,中国古代神话也是中国文学的早期发端。神话中那些传奇式的英雄、壮美的丰功伟绩、大胆的幻想等,为后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形象,启发了他们的艺术想像力。尤其是浪漫主义作家,如庄子、屈原、李白等人的创作,或采其故事、或用其典故、或借题发挥、或学其作风,写出了许多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后代小说、戏曲,如《柳毅传书》、《张生煮海》、《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鲁迅的《故事新编》等,也与古代神话在选材或描写上,多有借鉴、承袭之处。至于各种民间故事传说,与古代神话的相似和联系,更是不胜枚举。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实为广泛而深远。

主要参考资料:《山海经》、《淮南子》、《太平御览》、闻一多《神话与诗》、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见于《三五历记》、《绎史》、《述异记》等古籍。
“女娲造人”的神话,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太平御览.风俗通义》等典籍。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见于《列子.汤问篇》、《山海经.大荒西经》、《史记.三皇本纪》等史籍。
“女娲补天”的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大荒西经》对它有生动的记叙。
“夸父逐日”的神话,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列子.汤问篇》。

转载自 正中书局《中国文学史演义》 钱念孙 着
壹.先秦至魏晋篇【第1回】古神话开篇呈异彩 诗三百集萃流芳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刘庭式坚持娶了盲女做妻子,两人一直白头到老,后来盲妻去世,刘庭式十分的悲伤,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隐士陶渊明的真实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烟火气息,也蕴含超然境界。归隐田园是他的人生归宿,他固守之,吟咏之,将其打造成充满诗意的精神乐园,并开创了自成一派的隐逸田园诗歌。
  • 他是庭院中咏梅吟霜的寒门书生,也是江水畔登高抚琴的悲秋文人。他生于动荡乱世,怀抱治世理想,却长年辗转宦游,难以施展才智。故而他笔下的诗文,多慷慨不平之气,奔涌恣肆之情,唱出了失意文士的心声。
  • 近二百年历史的南朝,偏安烟雨江南,却缔造了绮丽诗文,上承魏晋风骨,下启隋唐气象。这其中,出身皇族的萧统,居储君之尊,纳才学之士,唱和诗赋,编纂文集,成就六朝以来最繁荣的文学盛况。
  • 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写文章行云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不畏强权,勇于为民喉舌。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