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修教育基本法引争议

人气 20
标签:

【大纪元1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芳明东京特稿) 日本国会2006年12月15日通过教育基本法修正案,全面修订1947年制订的现行基本法。这项强调爱国心教育的修法在日本国内引起争议,赞成者肯定它符合时代需要,反对者则担心它将加强国家管控色彩。

基本法即是理念法,今后将有一连串配套措施和相关法令,动向备受关注。教育基本法正如其名,是有关教育的根本法,被称为“教育的宪法”。它由前文和11项条文组成,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年限、教育机会均等及男女共学等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将宪法理念加以具体化。

教育思想历经演变

日本于1890年公布“教育敕语”,强调皇国思想,宣扬对公共服务的传统道德,演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的军国主义教育。战后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基于对战前教育的反省,有意和教育敕语划清界线,在表明教育理念目的的前文和第一项条文,强调重视“个人的尊严”、“个性丰富的文化”、“个人的价值”和“自主的精神”等,成为其一大特色。

教育基本法修正案由前文和18项条文组成,和旧法不同的要点包括强调公共精神、尊重传统和文化,取消义务教育年限,规定家庭教育和幼儿期教育及生涯学习等,第16条有关教育行政则强调教育不可屈服于不当的控制,应确实遵行基本法及相关法令的规定。这项法案在拟订阶段,执政联盟的自民和公明两党之间最大的争议,在于有关“爱国心”在基本法中的表达方式。自民党要求使用“爱国家”的表达方式,公明党则以“国家”具有统治机构的意味,恐造成重返战前军国主义教育而表示反对,双方曾为此坚持不下。

自民党2006年4月提出修正案有关教育目标的第二条第五项,以“尊重文化和传统,借此培育爱自己的国家和乡土,同时并尊重他国,培养有助于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态度”来表达“爱国心”,获得公明党的同意,结束两党将近三年的讨论。日相安倍晋三10月底在众院答复质询时重申强调,“国家”并未包含统治机构,不会以对统治机构(政府)的态度评价爱国心。

以自民党为首的日本保守势力很早就有意修改现行的教育基本法,但遭到反对势力指为“回归战前教育”,强烈反弹,因而受挫。进入经济泡沫破灭的1990年代,青少年学习意愿降低、学力普遍下降、霸凌横行、犯罪年龄年轻化等问题暴露战后以来的教育危机,营造了重新检讨基本法的环境,因此修法的呼声取得优势。

要求重建公共道德

日本已故首相小渊惠三于任内的2000年3月,就教育改革问题成立私人咨询机构,由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江崎玲于奈担任负责人,有助于为这次的修法铺路。同年12月,该机构对森喜朗首相建议重新检讨基本法,政府内部开启了对修法问题的议论。小泉纯一郎首相任内的2003年5月,当时的自民、公明和保守新党组成的执政三党,成立了教育基本法协议会,开始讨论修法问题。2006年4月,自民、公明两党决定执政党版的修正案后,向国会提出,但由于来不及审议而留至本届临时会,成为安倍内阁的最重要法案,结果在两党执政联盟推动下,经由参、众两院强行表决,而得以通过。

日本从基础教育的小学至高等教育的大学皆已出现诸多问题,霸凌事件在小学和初中已是司空见惯,最近数位中学生由于难以忍受而自杀,全国超过500所的公私立高中(占总数7%以上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被发现漏修必修科目,面临非补修无法毕业的事件,大学新生则出现普遍学力不如以往的现象,造成教学上的问题。曾备受称赞的日本学生的礼貌仪态也不如以前,家庭教育更是每下愈况,家庭和学校相互推拖责任,形成恶性循环,校园问题重重,令人忧心。

保守人士将校园问题归咎战后过于强调个人自由和自我中心、忽视纪律与公共道德,赞成修改现行的教育基本法,以因应日益严重的校园问题。反对人士则对“百年大计”的教育法案修改,却未经国民深入讨论与理解而匆促通过立法加以指责,尤其是自民党强调“爱国心”令他们感到不安,担心政府有关当局加强控制校园,从幼稚园至大学过分强调爱国心和公共道德,恐造成重回战前“爱国教育”的情况。

大部分校长反对新法

东京大学最近针对全国三分之一公立中小学校长的一项调查指出,六成六的回答者表示反对修正案;六成七指出修正案内容太过于将教育问题政治化;高达八成五指出教育改革过速,第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将无法跟得上。大多数校长最担心未来出现学生学力差距扩大的问题。

随着教育基本法修正案的通过,日本文部科学省计划在2007年夏天以前完成未来五年教育政策基本计划具体方案,以五年内将校园暴力霸凌事件减半等为努力目标,同时也将重新检讨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指导要领等配套措施,并修改学校教育法和地方教育行政法等相关法令。至于反对人士对这项修正案的疑虑是否杞人忧天,未来将逐渐明朗。

相关新闻
生力面 台湾第一包泡面
姜建铭 今返日
美国研究:“梦幻之鱼”伊富鱼极有可能绝种
阳仲寿下周日签名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