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奥斯卡的《薄暮之光》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3月7日讯】(大纪元记者葛瑞成报导)甫落幕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透过全球转播,号称有十亿观众的盛况,不论是现场或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被明星的魅力及紧张的气氛牵引着。在全球影坛都渴望获得奥斯卡奖荣耀之际,就是有人的作品不买账,甚至两度连参加都不参加,那就是人称“极地的冷面笑匠”的芬兰导演郭利斯马基(Aki Kaurismäki),当年他的作品《没有过去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Pass)曾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他因为抗议美伊战争而拒绝出席。而今年郭利斯马基又再度拒绝新片《薄暮之光》(Lights In the dusk)代表芬兰角逐奥斯卡外语片,看来奥斯卡的魅力也不是无远弗届的。

“芬兰三部曲”的最终篇章

《薄暮之光》是北欧国宝级导演郭利斯马基,继《浮云逝事》(Drifting Clouds)、《没有过去的男人》之后,完成北欧“芬兰三部曲”的最终篇章。郭利斯马基开始执导剧情长片以来,不但是坎城和柏林两大国际影展的常客,前前后后更是荣获六次芬兰国家电影奖(Jussi Award)的最高荣誉。去年秋天,欧洲四大影展之一的瑞士卢卡诺国际影展,举办了郭利斯马基的个人回顾展,展出历年来的所有作品,完整呈现他特立独行的不羁个性。

《薄暮之光》延续郭利斯马基一贯的简约风格,利用芬兰的传统民谣和当代乐曲,随着沉静的影像流动,牵动着角色和观众内心的情感。在电影一开场的街景,就直接点出外表完美而精细的现代都市,内在其实是一个将人群恶狠狠吞噬的残酷丛林。电影的英文片名“Lights in the Dusk”与卓别林的经典之作《城市之光》(City Lights)有着神似之处,两位导演讨论的主题都是每个人经历过的寂寞情感,角色的种种情绪,无法取巧或是轻描淡写直接带过。男主角个性忠诚偃然看是一个崇尚浪漫主义的蠢蛋。豪华的工作地点和粗简鄙陋的家,隐喻着成功的两面性,财产和收入就是社会最傲慢荒谬的分界,反讽一个隐藏的法则:“财富就是盗窃”;活了一大把年纪没有朋友,没有伴侣,回家除了吃饭睡觉,便无所事事,展示了现代人的心灵空虚、孤独、落寞,除了反思边缘群体的问题,也反思我们在现代社会的自身价值。

芬兰国宝包办全国五分之一电影产量

如果要为芬兰电影找一个代名词,这个位子就非阿基‧郭利马斯基莫属了。他是欧洲影坛多产又最被重视的天才导演。即将届满知命之年的郭利斯马基,已经拍过20多部作品,他和哥哥米卡‧郭利斯马基组成的电影公司,更是包办了芬兰全国五分之一的电影产量。

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通讯工程学系的郭利斯马基,对于历史和文学小说相当着迷,二十岁开始在慕尼黑电影博物馆自学电影。他自称受到多位电影大师影响,从法斯宾达(Rainer Werner Fassbinder)那里学到改变、颠覆传统类型的慧眼,也憧憬刘别谦(Ernst Lubitsch)的高级讽刺以及布纽尔(Luis Buñuel)的淋漓狂想,极简主义的小津安二郎和布烈松(Robert Bresson)更是他崇仰有加的大师。杂揉这些综合的影响,以及做过洗碗工、邮差、苦力、影评人的丰富经验,让他的作品成为形式简约、带有冷冽的黑色幽默、既可谐仿类型、又能关照社会底层的独特组合。

返璞归真和极简美学

极昼、极夜间生活的北欧人,始终在杂繁的世界中,维持自己一贯的独特艺术梦想,郭利斯马基常常带着一种独立、机智、风趣、对世界毫不在乎的冷漠品味。芬兰是一个以Nokia品牌出名的国家,他的电影里却不曾出现过手机,更远离所有的先进武器、暴力和性。当年《没有过去的男人》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他便因为抗议美伊战争而拒绝出席。而今年郭利斯马基又再度拒绝新片《薄暮之光》代表芬兰角逐奥斯卡外语片。

郭利斯马基呈现的电影是“返璞归真和极简美学”,自成一格且不乏诗意,非常注重光线的运用。有距离地抵制电影一味技术化,舍弃数位技术特效,让他被誉为是逗马电影(Dogma)的前行者。执导演员的方式独裁到极点,固定用几位有着鲜明个性能穿透萤幕的演员。据说他在镜头后面勾一下手指头,演员才敢把眼睛的视线从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而且角度和距离要非常准确。他独特的“慢半拍”喜感,往往让观者在看到下个镜头时,才突然明了前面事件的端倪而不禁哑然失笑。由于有节制,郭利斯马基从不让自己的电影出现过于激烈的情绪,他的演员往往素着一张没有什么表情的脸,却也在风格之外,逼视出人际间的冷漠。在郭利斯马基的电影中,悲剧也是可以带着笑容的。本片将于3月16日在台湾上映。(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汤姆霍兰德确认会演“蜘蛛人”回归第四部续集
《哥吉拉与金刚》挤下《功夫熊猫4》成第二大电影
《美国内战》击败北美3新片 在选举年放映遭批评
《帝国浩劫:美国内战》5张AI海报引起轩然大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