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7月6日讯】(大纪元记者韩婕报导)首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大名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四川蜀锦和广西壮锦,7月5日起在香港将军澳中心展出。由新鸿基地产主办的名为“四大名锦 回归十年”的展览,共展出逾百件珍品。
“锦”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锦是丝织物14大类中的一类,是指经纬丝无捻或加弱捻,采用先染后织,具有多种色彩花纹的丝织物,色彩多于三色,以经面缎纹为地组织纬起花的提花丝织物,外观瑰丽多彩,花纹精细高雅。其花纹有两种织法:一是“经丝彩色显花”,又称“经锦”,采用单色纬线和多色经线织出花纹,织造时只用一把梭子,生产效率比较高,但色彩比较单调;二是“纬丝彩色显花”,又称“纬锦”,采用单色经线和多色纬线织出花纹,织造时使用两把梭子,容易变换色彩,使花纹彩色丰富,但生产效率相应较低。
云锦是南京传统提花丝织物的总称,其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设立的官营织造——锦署,开始织锦,以其华贵,多彩灿烂,变换如云霞而得名。云锦在明清时代非常流行,专为宫廷织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宫廷服饰和赏赐用。直至晚清以后才流传至民间。
宋锦历史悠久,可溯至隋、唐,它是在唐代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时代,相传宋高宗南渡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宋锦开始盛行,并很快发展,不仅成为衣着服饰品的面料,还用作书画装裱和帷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后世统称“宋锦”。大锦是宋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质地厚重精致,花色层次丰富。其中的重锦则是最贵重的宋锦品种,特点是在纬线上大量使用捻金线或片金线,并采用多股丝线合股的长抛梭、短抛梭和局部特抛梭的织造工艺技术,产品主要是宫廷、殿堂里的各类陈设品及巨幅挂轴等。
蜀锦是指汉代至三国蜀郡(今四川成都)所织造的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蜀锦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图案十分丰富。蜀锦的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语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锦、彩晕锦等等。
壮锦是广西壮族人民手工编织工艺,壮锦的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传说壮锦是在宋代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她用彩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瑰丽的壮锦曾被明朝列为贡品,目前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