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史:春秋战国(一)

雅慧
font print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 ,

社会背景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失去了控制诸侯的威望与力量。维持社会秩序的礼乐制度崩坏,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道德却开始衰败的时代,诸侯国也因各自的经济条件不同而区分出强弱大小。诸侯多不依制度行事,以“力”治国代替以“礼”治国,各国互相竞争,皆致力于寻找强国富民之策,以求问鼎天下,代替失势的周室治理四海。

在政治上,春秋五霸先后崛起,统领诸国结盟抗敌,此时诸侯还尊周室为共主,权谋中多少仍讲仁义;而后战国七雄并立,杀伐大起,互相兼并,演绎着兵争天下、王者治国的人世规则。在思想方面,诸子百家竞起、各种学说纷陈,治世的、治国的、治人的、修身的、利他的,不一而足,真修大道也在其中,此时出现的道家与儒家思想成为后世的思想主流,影响着神州文化的方方面面。

)ㄒ)—-ㄒ

在城镇发展与建设方面,由于社会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政治上的竞争与动荡等原因,带动了城镇建设的发展,除了原有城镇规模的扩大改建外,各地也持续开发新城。春秋战国时期在神州大地发生了第二次的造城风潮。

私营化开发城市

周朝封建制度随着礼乐制度的崩坏而逐渐瓦解,工商业由官营开放为私营,出现的商人阶级在利之所趋下,“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墨子•贵义篇》),商业活动热络促进城镇建设的发展,因为领主乐于加强建设以吸引更多工商前来交易,好坐地收取可观的税金。)—-====

土地公有制失灵 交通枢纽发展商业都市

另外,与封建制度结合的土地公有制也逐渐失灵,土地所有权逐渐可被封建主以外的阶层拥有,富裕的商人阶级收购土地,除了出售农作物外,也设立市场以供附近农民交易货物。本来根据《周礼•地官司徒》,周朝制度“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工商的自由化促使城市乡村普遍开设市场以获取利益。位于交通枢纽的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商业性的城市。

战乱频传 构城池为堡垒

社会的动荡也是兴建城池的重要原因之一。春秋战国战乱频传,两军交战动辄殃及百姓的身家财产,筑有城墙的城池便成为附近百姓躲避战火的堡垒,各国因此广建城池以自卫。一些诸侯国之间过去荒凉的边界地,原来约定互不使用,在动荡时期也兴建起堡垒以巩固势力范围。

郡县代替封建制 行政官署城池应运而生

封建制度瓦解后,各国通过战争获得的土地不再分封出去,取而代之的是郡县的创建,设立郡守或县长来治理当地,如此作为行政官署的城池便应运而生。

城镇数量增多 千余座城市开展

具有政治意义和战略地位的地点被有目地的选为城址外,具经济性的聚落点也逐渐形成商业性的城镇。战火虽然摧毁了许多小国古城,新的城镇如雨后春笋般随之兴起。据今人估计,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城市从四百多发展成千余座左右。到秦国统一中国后,将幸存的各国城邑改为郡县,尚得八九百个郡县之多,可知春秋战国的兵纷马乱并没有阻碍城市快速发展的趋势。

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城镇数量增多,原有都城的规模也不再遵守礼制的规范,各国竞相建设国都以展示其强盛的国力,其作为区域中心的重要性也使之自然成为商业交易的重镇。

西周时期以王城方九里(约10.4平方公里)为最大的城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战国策•赵三》)超过王城规格的诸侯都城比比皆是,如秦都雍城与咸阳宫城、鲁都曲阜、齐都临淄、魏都安邑、赵都邯郸、燕下都等,其中燕下都(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的面积更广达32平方公里,是当时最大的一座。

城市的扩建意味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追求利益与躲避战乱等原因促使人口往城市集中,在礼制下设计的城市大小为能住2万人的子男城,在春秋战国是“率万家而城方三里”(《墨子•杂守篇》)。若一家以五口计,等于在面积不变的城市里多了一倍半的居住人口,其拥挤与衍生的问题可想而知。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居住问题,此时蓬勃发展的诸子百家也各自提出了解决之道。(待续)@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罗马的确不是一天造成的。本次西方文明的历史在罗马上演得太精彩,相应的,作为舞台的罗马城,其舞台布景与道具也十分精致丰富,而且保存得还相对的比较好。罗马犹如女大十八变般的,在数千年里的各个时期,变换着不同的风貌并具备不同的气质。
  • 【大纪元7月9日讯】(亚洲时报 撰文 方德豪) 今年5月底,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有百万市民通过电脑串连发放短讯酝酿游行,结果一项受争议化工项目被逼暂停。时隔两个月,厦门宣布酝酿一项地方法规,要求厦门的网站取消匿名发帖,论坛贴文先审后发,成为首个在网站内容监管方面立法的中国城市。分析指出,无论厦门是否为了避免出现游行而出台这项措施,最后一定不会收到预期效用,反而首先会吓怕了外资。
  • 宏伟典丽的故宫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群,且蕴含的出色工艺技术真不少,除了排水、耐震的建筑工技成就之外,紫禁城三大殿的“金砖”的烧造工艺也是口耳相传的奇技。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地上的地砖并非真金,却有“金砖”的称号,是什么条件淬炼出来的呢?
  • 故宫紫禁城的传统建筑耐震神技令西方专家叹服!(fotolia)
    北京故宫紫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不仅是世上现存最大的木建筑群,而且拥有一项夸世的建筑成就,到底是什么呢?
  • 风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处都精心设计。天安门是仙凡两界通道?皇帝为什么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斩龙脉事件,谁笑到最后?为什么袁世凯的“龙座”要后移三米?紫禁城中轴连接泰山?
  • 古燕国的都邑、元以后历代中国的京城:现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设计始于元世祖忽必烈之时,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过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设计与布局,后世子孙不但能一窥中华文化中许多精微奥妙的神髓,更可以发现许多现代西方文化与古中华文化之间颇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处。
  • 中国古代民间盖房上梁时有悬挂字条“上梁大吉”、抛元宝、安放镇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据说在修建紫禁城时,施工人员都要在重要的建筑屋顶施工结束前,在屋顶正脊中部预先留一个口子,称之为“龙口”。之后再举行一个较为隆重的仪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个含有“镇物”的盒子放入龙口内,再盖上扣脊瓦。该盒子被称为宝匣,而放置宝匣的过程称为“合龙”。合龙标志着一座建筑的落成。
  • 鸱尾、五脊六兽、九脊十兽各是什么呢?中华传统建筑采用这些脊兽装饰有什么含意和作用呢?最顶级的中华传统建筑装饰多少脊兽呢?
  • 关于始皇陵的历史记载和传说,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很多却被目前的科学探测及考古发掘所证实。所以,用“眼见为实”的实证科学,现代人根本就破解不了始皇地宫的奥秘,而解开这些埋藏于地下的巨大秘密,可能会帮助我们回归对古代中华文明的正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