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史:春秋战国(二)

作者:雅慧
font print 人气: 35
【字号】    
   标签: tags: ,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城镇建设的思想

辅佐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中对强国富民和城镇的选址建设作了许多阐述。

《管子》开宗明义指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良好的自然环境或坚固的城池并不是真正保障国家的利器,全国上下是否能遵循道德而行,才是个人乃至整体存亡的关键所在。

但毕竟社会已经败坏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称王,从近制远,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左传•襄公九年》)的程度了,在推行道德的同时,也要加强防卫措施来避免外患,兴建城池是最直接的方式。而选择具有自然屏障、重要资源或特殊意义的地点,则可以降低建立城池的时间与成本。

择中思想立宫建城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吕氏春秋•审分览》)中国自古以来的“择中”思想,依然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所承传。所以荀子认为“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荀子•大略》)。而随着商业的发达,通过经商快速累积财富,造就富可敌国的商人阶级,也使择中思想不只适用于政治性城池的选址,更延伸至商业性城镇的选址上。

范螽助勾践复国功成后,辞仕经商,埋名隐姓到陶(今山东定陶附近)这个地方,“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螽是修炼人,容易了解世务的本质,他在陶地亲自耕作,经商公正,虽累积巨富仍然以贤德闻名于世,人尊为陶朱公,后世遂以之为富人的同义词。

霸主选都 管子打破方形定规开变局

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追求的是霸业。管仲认为要成霸王,领土要选择在“不倾之地”,就是土地肥沃,左右有山林屏障、附近有大川水泽经过之地,才能“以其天材地利之所生,养其人以育六畜。天下之人,皆归其德而惠其义。”。国家的组织结构亦如中国传统的空间观一样,由小粒子组成大粒子,一百户人家组成一个里、十个里组成一术(音通“遂”)、十术组成一州、十州成一都、有十都就成为霸国。

上好的土地以每边80里大小的面积为一单位,在其上可以建立万户人家以上的国都一座、千户以上的都市四座;如果土地属于中等,则每边边长要延伸成100里;若土地属于下等,则需要每边120里大小的面积,才能设置一座万户国都和四座千户城市。

天下之中毕竟非人人有份,所以各国诸侯的国都选址,就得在其领土之内寻找合适条件的地点。根据管仲的想法,“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者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承马》)。

一国之都最好建造在大山的山脚下或大河边的高地上,不要太高取水才便利、不要太低以避免水患,还可以依靠自然地势作为防御设施。这样的地方未必能有方正平整的理想建地面积,所以管仲认为城的形状也不必拘泥于先王之制的正方形、其中的道路也不必一定开辟成直线形,而是可以依据自然地形作有机的伸展。这个观念打破了以四方形为城池定规的传统,开创了中国城市形态的多样化。

城的大小除了要与居民人口相称外,还要考虑城外腹地的比例,因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定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管子•权修》)。如果城市大而城外的腹地小,产出的粮食就无法养活适量的城市人口;而城市居民少的话,就无法培养足够的兵力来守卫城市的安全。

城镇采封闭式建筑,亦即用层层的墙将各个区块包围起来,设门户作为出入口,并配合赏罚分明的严刑峻法,使百姓远离淫乱是非之地,避免犯罪的可能。城内实行功能分区与职业分区,“凡仕者近宫,不仕者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管子•大匡》),使同类职业聚合一起,除了利于彼此切磋以增技艺外,也利于经济发展。

(待续)@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罗马的确不是一天造成的。本次西方文明的历史在罗马上演得太精彩,相应的,作为舞台的罗马城,其舞台布景与道具也十分精致丰富,而且保存得还相对的比较好。罗马犹如女大十八变般的,在数千年里的各个时期,变换着不同的风貌并具备不同的气质。
  • 官商黑勾结,急于牟利,动辄上演“鬼子进村”,实施强行拆迁、暴力拆迁,强行征地、暴力征地。中国网民讽刺道:“没有强拆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背后,血泪交加,哀鸿遍野。拆迁户和失地农民的天怒人怨,构成中国城市“天翻地覆”的最大背景。
  • 宏伟典丽的故宫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群,且蕴含的出色工艺技术真不少,除了排水、耐震的建筑工技成就之外,紫禁城三大殿的“金砖”的烧造工艺也是口耳相传的奇技。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地上的地砖并非真金,却有“金砖”的称号,是什么条件淬炼出来的呢?
  • 故宫紫禁城的传统建筑耐震神技令西方专家叹服!(fotolia)
    北京故宫紫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不仅是世上现存最大的木建筑群,而且拥有一项夸世的建筑成就,到底是什么呢?
  • 风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处都精心设计。天安门是仙凡两界通道?皇帝为什么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斩龙脉事件,谁笑到最后?为什么袁世凯的“龙座”要后移三米?紫禁城中轴连接泰山?
  • 古燕国的都邑、元以后历代中国的京城:现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设计始于元世祖忽必烈之时,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过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设计与布局,后世子孙不但能一窥中华文化中许多精微奥妙的神髓,更可以发现许多现代西方文化与古中华文化之间颇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处。
  • 中国古代民间盖房上梁时有悬挂字条“上梁大吉”、抛元宝、安放镇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据说在修建紫禁城时,施工人员都要在重要的建筑屋顶施工结束前,在屋顶正脊中部预先留一个口子,称之为“龙口”。之后再举行一个较为隆重的仪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个含有“镇物”的盒子放入龙口内,再盖上扣脊瓦。该盒子被称为宝匣,而放置宝匣的过程称为“合龙”。合龙标志着一座建筑的落成。
  • 鸱尾、五脊六兽、九脊十兽各是什么呢?中华传统建筑采用这些脊兽装饰有什么含意和作用呢?最顶级的中华传统建筑装饰多少脊兽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