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得半日闲的“神韵艺术团”的舞蹈演员来到闻名遐迩的“日月潭”。( 摄影:苏玉芬/大纪元 )

神韵纽约艺术团 日月潭一日游

2008年03月15日 | 16:03 PM

【大纪元3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谢伯壶、黄玉燕南投采访报导)“神韵艺术团”的舞蹈演员多是在美国长大的第二、三代华人,他们的祖父母辈离开中国故土来到美国自由社会以后,仍常保有对中华文化的向往与眷恋,也一直期盼能教导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忘记寻根,当中华文化在中国几乎被灭绝的同时,这群在自由社会成长的华人精英,有机会聚在一起共同为复兴中华文化尽一份力,于是有了“神韵”以及因他而聚集的这群年轻舞蹈家与艺术家们。

“神韵艺术团”结束台湾台中四天五场的演出之后,趁着周末台北场次开演之前,偷得半日闲到中部的好山好水走一趟,而闻名遐迩的“日月潭”也就成为这群年轻团员们最佳赏玩的好去处。

高精度图片
“神韵艺术团”全体舞蹈演员来到闻名遐迩的“日月潭”半日游。( 摄影:苏玉芬/大纪元 )

享誉国际的日月潭,地处台湾本岛中央,是台湾最大最美丽的高山湖泊。潭面东侧形如日轮,西侧状如月钩,故名日月潭。她的美是由山与水所共同交融、创造出来的,而748.48公尺的中高度海拔,造就日月潭宛如图画山水,氤氲水汽及层次分明的山景变化,一景一物皆浑然天成,诗画般的意境,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关于日月潭的由来,也有个美丽的传说,定居在日月潭的邵族人,他们的祖先原来住在阿里山,在很久很久以前,邵族的一队猎人在山中打猎时,发现了一只肥硕的大白鹿,大伙儿于是驱赶着猎狗,一路翻山越岭地追大白鹿。邵族祖先并沿路在树林上以猎刀削下一片树皮做为路标记号。

经过几天追逐,正当大家精疲力尽时,眼前展现一片湖光水色,而邵族人追逐的那头白鹿因走投无路,冲入了湖泊之中,邵族祖先在猎得了白鹿之后,白鹿鲜红的血及内脏引来湖中多得数不清的鱼类争食,也让随行的长者族人发现湖中的鱼群美味可口到极点,更认为这真是上天赐给族人安居的好处所,从此邵族就在此定居下来,日月潭也成了他们的故乡。

因对日月潭的向往,这天,神韵艺术团男女团员分乘巴士到来,而不同于一般游览车上的喧嚣,他们多自律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随意移动,即使交谈,也是轻声细语,不会干扰到其他的团员。

紧接着团员分别搭乘两部游艇前往“伊达邵”部落。来到湖心,男高音洪鸣按耐不住此刻高涨的情绪,拉开嗓子,对着宛如仙境的“日月潭”山光水色献唱一番。

下了船,大伙儿来到过去被称为“德化社”的“伊达邵”,此区是邵族文化商店街,开船的导览人员介绍,日月潭有“三小”,邵族正是其中之一的少数民族,目前留在“伊达邵”部落生活的只有285人,另外两小则是日月潭中心小岛、也是被世界上列入纪录的最小的“岛屿”—-“光华岛”,以及潭水边一座在起雾时指引游艇停靠码头方向的小灯塔。

高精度图片
忙里偷得半日闲的“神韵艺术团”的舞蹈演员来到闻名遐迩的“日月潭”。( 摄影: 苏玉芬/大纪元 )

在伊达邵商店街上,年轻的男团员对台湾的童玩感到好奇,而女团员则不断拾起项链和原住民饰品笔划一番。大伙儿开心的把玩挑选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回程的路上,大大小小彩色的泡泡把游艇妆点的如梦似幻;年轻的男团员站在船头上,让风吹出一串串色彩缤纷的泡泡,随着风,泡泡飘进船舱、溜进船尾,消散于无踪。这是难得捕捉到的,有别于舞台上成熟的演出外的另一副纯真的画面。团员中有着西方人面孔的诙谐可爱的主持人唐瑞,他用流利的中文灿烂的笑说:“大家就像兄弟姊妹,像一家人一样”。

以神韵艺术团全球巡演的规模,如何让体力与精神长时间保持在最佳状态?领舞主要演员任凤舞说:“团员们真的很努力!他们为了想让观众了解节目的内涵,知道透过这样的表演形式能够传达我们想传达的东西,也知道方方面面做好了,才能达到这个效果,所以他们非常努力,而且也一直坚持着。”

高精度图片
新生代主要舞蹈演员吴巡天。( 摄影: 苏玉芬/大纪元 )

新生代主要舞蹈演员吴巡天则说:“中国舞在表演时必须从内而外,真心的从心里面表现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他说,“就是要透过不断的练习与训练。”所以得经常常不断的在镜子前练习,揣摩所要表现的。同时由于节目之间角色切换迅速,因此上场之前必须要把心静下来,专注让自己进入所扮演的角色,想想每个动作要呈现给观众的东西。

舞蹈演员是艺术表演团体中的灵魂,演员的内在修为可以具体展现在舞台的演出中。“神韵艺术团”所有的舞蹈演员都散发着一种内在的宁静,每一个动作都在宁静中展现,在这嘈杂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神韵”的舞蹈表演能使人沉静下来,而观众在宁静的状态中被“神韵”演员们那种真实的快乐感染着,同时感受到“神韵”演员们的每个动作传递的丰富内涵、每一个神态所感动着,因此发出的赞叹往往超出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
(http://www.dajiyuan.com)

高精度图片
忙里偷得半日闲的“神韵艺术团”的舞蹈演员来到闻名遐迩的“日月潭”。( 摄影: 苏玉芬/大纪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