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童

游干桂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那是一个风狂雨骤的傍晚,我淋了一身雨回到家。刚开门,正巧看到我们家的小宝贝,拿起我刚从大陆买回来的“秦俑”复制品,作势欲摔。

我箭步向前,准备“救危解难”,哎!说时迟摔时快,就这样轰隆一声,可怜的秦俑马上碎成一片片无法愈合的土块。

顿时,我的情绪变得很坏:“你没有手啊!一个好好的东西硬是被你摔坏,你有钱吗?你赔得起吗?”当时只见我们家小宝宝,一咕噜将头垂下,我才蓦然惊觉,我伤害了他。以后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观念交流道

父母确实常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小宝贝。我承认“眼见心爱”的东西被孩子摔坏,一定会怒火中烧;痛骂出心中的不顺,则会产生畅快的感觉。然而这种痛快的感觉,永远弥补不了孩子“自信心”的扼杀。

所有的孩子都是“玩”童!玩是他们的天性,不是故意的恶行,善用幽默吧!

譬如事情发生时,何妨对孩子这么说:“哇!秦俑跌倒了,怎么办?”
“将他扶起来啊!”也许小孩子会这么天真的回答。
“扶起来?都已粉身粹骨了!我想它一定痛痛,要不要问问他啊!”

“他不会回答啊!”小孩可能会散散的回答。
“当然不会回答啊!因为它已经被你摔坏了。”
“那怎么办?”

“只好想想办法,将它装回原样。”

然后,让孩子尝试将碎了的秦俑拼回原样。可想而知的,碎了的东西是不可能破镜重圆的。这时候,你便可提醒他,很多东西一旦破了之后,就很很难恢复原状,包括他心爱的玩具、机器人、泥偶,都是如此。以后使用它们时,应该格外小心。

这就是“幽默”,一种责备在口心清爽的感觉。其实,每个家庭,都难免会碰到孩子调皮捣蛋的事,如果你样样都想认真以对,相信不只“刺子”,也会“伤己”,何妨幽默以对,让一场有可能演变成暴力的事情轻易化解,并让孩子从中了解一些道理,那不是更好、更妙吗?否则家中哪会祥和?

摘自:游干桂所着《宝贝在说话》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的大地就在我们恶意的对待下,逐渐走向死寂。我们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个破坏之后无法再复活的地球。

  • 我真正想说的是,她那令我喷血的“标签主张”。比方说,有一次小莉偷偷打了她一下,她马上贴出一张“攻击狂”的标签。
  • 在我们家水族箱里的黑姑娘,生了二十六只小鱼的夜晚,我终于弄懂大人们常说的成语“引火自焚”的真正意思了。
  • 这说出来会被人笑掉大牙的。真的,我曾跟七十岁的奶奶说过一次,害得她那经过七十年岁月磨损,仅剩七颗的真牙,一下子笑掉了一颗。由此可见,这件事多令人啼笑皆非。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个残障者,可是,命运的安排让一些孩子生出来就有些缺陷。一千个孩子中可能就有一个或者更多的“残障者”,他们也许是智能不足,也许是小儿麻痹症,也许是兔唇……
  • 为什么年仅六岁的孩子,就那么喜欢争雄斗胜求第一?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