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收愈多愈不环保 保特瓶减量从心做起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8日报导】瓶装水不环保 减买运动正待上路─台北1(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八日电)台湾资源回收推动绩效不错,屡屡吸引国外官方、民间观摩。只是,当保特瓶回收愈收愈多,逐年创下新高,不免令人反思“这样真的就是环保吗”?虽然保特瓶可重复使用,实际却经常被“用完即丢”,环保官员明知“源头减量”才是王道,但政策工具有限,要改变须消费者从“心”做起。

台湾的“资源回收四合一”制度将全民纳入回收体系,搭配回收奖励及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等设计,绩效在世界排名数一数二,向来是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对外宣传的首选,其中,回收率百分之百的保特瓶更是首选中的首选,除了统计每年回收数量约九万公吨以外,为细心换算总回收容量体积“可以堆满三座台北101大楼”,宣传效果与戏剧张力兼具。

小小一支保特瓶(以六百西西装为例),使用的PET塑料只要二十公克,每年可回收九万公吨,代表每年可被消费的保特瓶多达四十五亿支,等于连婴儿在内的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每年每人消费约两百支,数量惊人。

长期推动生活环保运动的环保妈妈基金会董事长周春娣表示,保特瓶可以被重复装填,但商业运用上,主要用于装填碳酸饮料、茶饮及矿泉水,这些内容物消费者难以再充填,对消费者来说等同“一次性使用商品”,与卫生筷、免洗餐具一样都是环保大敌,如果再加上制造、运输过程中耗费的电、水、汽油,更是不环保。

环保署统计最近几年回收的PET塑料数量,2004年八万公吨、2005年八万一千公吨、2006年九万一千公吨、2007年九万七千公吨,逐年增加,以2006年、2007年相差的六千公吨换算,等于一年之内台湾人又多消费了三亿瓶六百西西装的保特瓶饮料。

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秘书林建辉说,保特瓶回收量愈收愈多,与源头减量目标渐行渐远,虽然知道需要改变,确有实际困难。

他指出,保特瓶饮品不断推陈出新,行销手法又多着重“人手一瓶”、“随时随地拥有”形象塑造,“我们看了也很着急啊,但又不能干预市场机制”,只能尽量做好资源回收,“至少这方面我们做得很好”。

鉴于保特瓶的“可重复使用性”长期被忽略,英国已有民间公司开始试办回收五公升以上大容量保特瓶,洗涤后充填矿泉水再上市销售,但会注明保特瓶是使用回收品,吸引有环保理念的民众购买。

环保署废弃物管理处处长何舜琴说,保特瓶要回收重复使用,必须再订新的规格标准,环保署内部曾讨论修法,赋予环保署指定某些品项保特瓶须回收重复使用,因牵连甚广,历经数年还没有定论。

周春娣、林建辉、何舜琴都承认,保特瓶被过度使用,的确是个环保大问题,在自由经济制度下,政府能使用的政策工具相当有限,消费者明知保特瓶可重复使用、瓶装饮品大多是糖水加料,却还是用完即丢、买了再买。

物价高涨使荷包缩水,保特瓶饮品动辄要价新台币三十元上下,随身杯喝开水,健康又省钱,加上节能减碳议题当红,正是改变保特瓶使用习惯的好时机,政府环保部门、环保团体不妨把握时机多加宣传,呼吁消费者落实环保,从“心”做起,即日起减少购买保特瓶饮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