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边城】汉使西行记

蔡大雅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7月8日讯】在意大利国家图书馆浩瀚如海的档案中,有份两千年以来不为人知的文件,那是一份用古拉丁文书写、记录了公元前一世纪时一段漫长且充满不可思议的旅行。主角是位远自东方来的使者,他怀着特殊的使命,代表着中国的皇帝出使西方,历经千辛万苦与重重危难,来到了罗马。

他带着丰厚的礼物觐见罗马最高首长执政官,表达中国皇帝想要互通有无、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得到执政官与元老院的同意。正当他要继续往西前进的时候,一场突然袭来的瘟疫夺走他的生命,使他病逝在异乡,除了留下作为赠送外国国王的绢帛等物外,就只有这份档案,是他在觐见执政官时所作的陈述,经由通译翻译而记录下来。

此档案由于使用古拉丁文书写,加上当时对神秘未知的东方世界极为陌生,无法将使者对罗马及西行沿途的描述做适合的翻译,以致这份珍贵的档案一直为人所忽视,直到本世纪初,一位学者在进行古文件研究时,才在无意中发现。以下是白话中译本,由于经过辗转的翻译(古汉文→古拉丁文→现代意大利文→英文→中文),文中多处或有疏漏错误,为使读者不至于如坠云雾之中,笔者参考中国古籍里之相关记载,稍作更正补充。


图为中亚地区天山山脉的吉尔吉斯坦Son-Kul湖,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Getty Images)

遥远东方、丝绸之国的使者


汉唐丝绸之路的重镇:高昌古城遗址。(Getty Images)

马略奥斯(Gaius Marius)七年(公元前一零零年),罗马共和国的首都罗马来了一位从遥远的东方、自称为汉朝的国家所派来的使者。执政官马略奥斯在元老院接见他,使者呈上汉朝皇帝致罗马执政官的信函,内容如下:


汉唐丝绸之路的重镇:高昌古城遗址。(Getty Images)

“汉朝的皇帝恭敬的问候大秦(罗马帝国)国王平安,我从出使西域回来的使者那里听说,遥远的西海(即现今的地中海)边有个大秦国,是个与汉朝一样富庶强盛的大国,便想与贵国结为兄弟之邦,平时互通有无、交换财货;遇有外来侵略时,也可以互相援助、联合退敌。大秦与汉朝结盟可以结合两国之力,除了保障本国人民性命财产的安全外,还可以维护两国间万疄内的和平安定,实是百利而无一害,望大秦国王多加考虑。汉朝皇帝知道贵国人喜爱汉朝的丝绸与瓷器,特赠送大秦国王丝绸十匹、瓷器二座,作为初次交往的礼物。”

马略奥斯十分高兴,因为罗马在前不久才结束长达百年的内战,他虽然在民主派的支持下成为执政官,进行军事改革以稳定形势,但贵族派仍伺机而动,军人出身的他,自然乐意有强大的外援来作为自己执政的后盾。只是他也和其他元老一样,并不清楚汉朝的情况,罗马人极为实际,便想从使者那里了解这个东方大国的虚实。

所以,马略奥斯下令隆重地接待远来的客人,带领他参观罗马城,接待他在元老贵族专用的浴池里沐浴消除疲劳,然后举办晚宴为他接风。席间在音乐的助兴之下,众人享用丰盛的食物与香醇的葡萄酒,气氛十分热络。酒过三巡,马略奥斯开口问使者是否愿意向众人介绍自己、故乡以及一路来的经历。


拥有两千五百历史的伊朗古城巴姆,自古位居丝路要冲。(Getty Images)

罗马人喜欢在宴会时聆听传奇故事,这原是古希腊社会的习俗,著名的荷马史诗《奥迪赛》、《木马屠城记》,据说即为吟唱诗人在宴会时弹唱之作。罗马在征服希腊后承续了希腊文化,也保留了这个传统。所以当马略奥斯请求汉朝的使者叙述他的故事时,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自我介绍打开成功外交

汉朝的使者听到马略奥斯的请求后说:“尊敬的执政官以及各位大人,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使臣,凭着汉朝皇帝的圣明得以出使西域,并平安来到贵国,实无任何功绩可言。但尊敬的大人们既然不嫌弃我的粗鄙,我只好不顾羞耻地告诉各位我的经历。”

“我叫伊吾(音译),建元二年(汉武帝年号,公元前一三九年。后面提及的元狩、元鼎等,皆为汉武帝年号)出生在敦煌,是居住在北亚的月氏(yuezhi)人,今年三十九岁。我的故乡敦煌位于汉朝国境的最西端,原本属于月氏国,汉初被匈奴所占。当我十八岁时,敦煌成为大汉的领土;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立敦煌为郡。

敦煌自古以来因为盛产好瓜,曾被命名为“瓜州”。后来之所以被称为敦煌,我父亲告诉我,“敦”有大的意思,“煌”则有昌盛的意思,总而言之,应该就是希望这里可以又大又盛。敦煌位于高原的北边边缘,四周被广大的沙漠围绕,有条河穿越城市,带来了两岸的绿洲带,使之逐渐成为进出沙漠、来往西域的一个重要地方。

我父亲成为当地负责接待外来使臣的小官员,我则是他的助手。可能由于我本身就是胡人,加上拥有一些与各国使臣接触的经验,所以当朝廷召募使者出访西域时,我得以中选,成为汉朝使臣的一员。在出使西域前,我曾进京朝见天子,接受博望侯张骞的指导,学习使节的礼仪与技巧。”

张骞的西域凿空之旅

伊吾接着说:“博望侯张骞是大汉首批派往西域的使臣,他在我出生那年带了一百多位使节团进入未知的地区,寻找因为被匈奴攻击而不断西迁的我的族人,因为皇帝想要联合他们还有其他西域国家,来抵御匈奴的侵略。”

“不幸的是,博望侯在越过长城还不很远的地方,就遇到了匈奴骑兵的攻击。全部的人都被活捉,带到首领单于(Chanyu)的面前。单于知道博望侯出使的目的是为了联合月氏来对抗匈奴后,十分生气,便将博望侯扣留起来。这一扣就是十年;匈奴人还逼迫他娶妻生子,以此来消磨他逃亡的意志与履行使命的责任感。”

伊吾用佩服的语气,意气风发地描述他前辈的英勇事迹,仿佛自己也身历其境:“博望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使臣,一直保留着汉使的标志——汉节。终于等到一个好机会,趁匈奴人外出侵略时,博望侯张骞与一名叫甘父的随从夺马逃出匈奴的掌握。他们策马狂奔十多天,摆脱匈奴的追捕,经过一番辛苦,终于找到定居于大夏的大月氏。”

“当时我的族人已经定居在妫水(Oxus,又名乌浒水)一带了,那里土地辽阔、水草肥沃、甚少侵扰、人民安居,他们已经放弃复仇之念了。”伊吾泄气地说,“所以虽然博望侯百般努力,终究还是无法达成既定的使命。”

“博望侯之后在西域各国考察了一年多后,决定返回汉朝。他们为了避开匈奴,特地选择南边的路,但命运实在作弄人,他们还是碰上匈奴,再次被俘。”

身陷囹围 不忘使命

众人被张骞这宛如戏剧般情节的冒险事迹吸引,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续的发展。伊吾却像个高明的说书人,说到这里就停下来了,好整以暇地喝口酒,等待众人的期待如脱缰野马时,才接着说:

“命运之神虽然作弄他们,幸运之神却站在他们身边。他们被带回当初被软禁的城市,匈奴却没有马上处决他们,而是再度将他们关起来。原来匈奴的单于恰巧在此时死去了,领土陷于政争内斗,到处一片混乱,匈奴人各持己见,谁也无法决定如何处理他们。”

“就这样,张骞与甘父又被囚禁一年多,然后他们再度逮到一个好时机,逃了出来。这次他们顺利的逃回到汉朝,而且还带着妻子儿女!”听到这里,众人“哗!”的一声欢呼,为这精彩的结局欢喜雀跃。他们不约而同地举起酒杯,为这位虽不曾谋面,却已成为众人心目中的英雄人干杯。晚宴的后半段,众人的话题就围绕在这位英雄的冒险事迹中展开。伊吾一方面觉得与有荣焉、一方面也为自己能做好外交而感到无比高兴。

伊吾的确给罗马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他们破例为他举行第二次的宴会。第二天,当晚宴一开始时,执政官马略奥斯笑着一面举杯敬伊吾、一面请求他再说说他自己的事迹。执政官的提议马上得到在场人士,包括侍者与乐者的热烈附和。伊吾从善如流,他从长安开始说起。◇


黄昏时的嘉裕关景色。(Getty Images)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72期【城市的瞬间】栏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现实生活里,探究神秘不仅是心理保健的目标,也是心灵之旅的目的地。——爱因斯坦
  •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为偿多劫愿,浩荡赴前程。这首诗呈现了一个殊胜浩瀚的场面──佛菩萨乘愿而来,为了度人而甘冒大险、承担大业,进入六道中轮回……从清凉月、毕竟空的境界,进到这浊世之中……浩荡的慈悲与勇气,无以名之!
  • 有一真人出雍州,鹡鸰原上使人愁。须知深刻非常法,白虎嗟逢一岁周。——唐朝高僧黄檗
  • 谁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雍正
  • 雍正帝为何以天子之位不惜与僧侣辩论佛法真谛?他真该当“好干佛道”的批评吗?一如世界各国介入现实与专制抗争的优秀主教不得不提出道德呼吁,雍正大帝同样勇敢走上修行人的护法路。
  • “果能实修实证、利己利人,则千百年后,帝王犹为之表彰,是亦劝励之道。”《御选语录》
  • 看着毁戒破律的魔子魔孙大面积开山立派,雍正帝护教心切,刊印《拣魔辨异录》破除邪说;
    中国既有儒道释正法开传,雍正禁止西洋教士传教,其实是极有深意的。
  • 宗教派别越多,人们却越不信神、越远离佛。二百八十多年前雍正帝就看清楚这个问题,还曾力阻这个下滑的趋势。这岂是常人办得到的?
  • 贱民世袭数百年,最后在奉行佛法的雍正手中终结。他以一道旨令为数万贱民开创一条新的人生道路。这么做,得罪的都是士族官家,吃力不讨好,雍正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 清初西南边陲的土司对土民任意生杀,雍正帝改土归流,削弱世袭土司的地位与特权;康熙年间贫农多添丁就得多缴税,雍正帝摊丁入亩,废除不公平的人头税。这一切,都是为了实践他对众生平等的认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