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山中宰相

辛弃名
font print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梁代陶弘景,隐居在华阳(此处指安徽宣城峻岭中),他博学多识,众所称颂。常有人远道而来,造访求教。他下决心一生不做官,人称山中宰相。

梁武帝萧衍,亲自去拜访他,问他说:“山中有什么呢?”陶弘景回答说: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但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后来,朝廷多次召聘他出山做官,他都不答应。他在自己住屋的墙上,画了两条牛:一条牛,在水草之间闲散地漫步;另一条牛,戴着金笼头,有人拿着鞭子与棍杖,驱打着它。

这幅画,是他对自己为什么不愿做官的形象的解释。

梁武帝说:“这个人大概是想学曳着尾巴的乌龟,宁可在泥沼中爬,也不愿到朝廷当个大官。唉?怎么能把他招来呢?”

(事据《坚瓠集》)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山国是个弱小国家,哪里抵挡得了魏国的进攻呢。当时,乐羊的儿子还留在中山国。中山国的人在魏国的猛烈进攻下,无计可施,君臣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乐羊的儿子做筹码来要挟乐羊退兵,中山国把乐羊的儿子绑起来吊在城楼上,威胁乐羊。谁知乐羊全然不顾吊在城楼上的可怜巴巴的儿子,反而更加猛烈地攻城。
  • 可只有你是从不给我来信的人!你并不因为我居高位而生依附之心,你对我一无所求,依旧读书做学问!对失意人不踩,对得意人不捧,这就是你与其他人的最不同处。我就是冲这一点竭力向朝廷推荐你的……”
  • 无论是遇到困境要寻找解脱的“锦囊妙计”,还是励精图治寻求国泰民安的方针大略,倘能发动众人献计献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出正确决策也并不难,而不必事事都要自己想主意。
  • 历阳县有一位老太太,经常行善做好事。一天,忽然有一个少年登门求取食物,老太太待他非常客气,临走的时候他对老太太说:“经常去县衙门前,如果看见门坎上有血,就要到山上去避难。”
  • 南朝宋高祖平定了东晋的桓玄后,让刘毅做抚军荆州刺史。刘毅到荆州,就召见牧牛寺的寺主。说寺主藏匿了桓玄家的儿子庆在寺里做和尚,杀了寺主和另外四个僧人。后来,刘毅梦见被杀的和尚说:“你为什么枉杀我们!我们已经向天帝禀告,恐怕你也活不多久了。”
  • 唐朝大历末年,洛阳惠林寺有个和尚叫圆观,他擅长田园之艺,也很富有。他除了修佛之外,还精通音律。当时的人都称他富和尚,但不知他来自何方。
  • 编者按: 天灾象一面镜子,反映出的人间百态,真与伪,善与恶,无不纤毫毕现。为民造福者有之,瞒灾不报者有之、视灾而不见者有之……
  • 为世代传颂的“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独领风骚,无与伦比。究其因,则是因为唐太宗的圣德所为。以下两则贞观初期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将一个为民而懮而思的具成汤王之德的君王呈献在我们面前。
  • 为世代传颂的“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独领风骚,无与伦比。究其因,则是因为唐太宗的圣德所为。从以下的历史纪录中即可见一斑。
  • 冥冥之中,我们的命运随着我们每个人呱呱落地来到这人世间,就已定好了。看起来我们的命运已不为我们自己所掌握,实际上,命运是由我们自己主宰的。当我们用善念来主掌我们的言行,命运就会随之而变。这就是为什么刘备临死时告诫儿子阿斗说:“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裴度的故事即是对这一古训的最好的诠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