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沈嘉会牢记泰山府君的神谕

陆真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唐代的沈嘉会,在太宗贞观年中任校书郎。因为犯事被发配到兰州,思归之心十分迫切。每天早晚,常常向东拜祭泰山,希望早日能活着回到那里。这样持续了二百多天。

在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三日的夜晚,他梦见两个童子,仪表服饰十分秀美,说是泰山府君的儿子,因府君有愧于先生的每天朝夕礼拜:所以派二人来恭敬地奉迎他。

沈嘉会说:“泰山距此三千多里路,如何能够去得呢?”童子说:“先生只要闭上双眼,不要担心路途遥远!”

沈嘉会就依照他们的话,瞬息之间就到了。

这里的宫殿恢宏壮丽,童子领着他入内,参谒拜见了泰山府君。府君马上邀请沈嘉会到内室去,相对而坐,谈笑风生,府君无所不知。

他对沈嘉会说:“人作了恶,如果不被人诛,死后一定被鬼抓住并惩治他,没有谁能侥幸获免。你每日修持佛经一遍,就会万罪皆消,即使鬼官也不会拘禁你!”

沈嘉会也不敢再问其他的事。

府君安排了酒席佳肴,来款待他。席间,沈嘉会起身离座,走到旁边的小厅东侧,看见姑臧县令慕容仁轨 手执朝笏,端坐在那里。

慕容仁轨对沈嘉会说:“府君发贴子追我来到此地,已过了六十天了,还没有蒙受明白的处置。”

沈嘉会归坐后,把这事启奏了府君,府君就下令召慕容仁轨入内,对他说:“先生县内有一妇女,名叫阿赵,被县尉无缘无故拷打死了,阿赵前来控诉,于是误把先生追索来了!”庭前有盆水,府君让他洗洗脸,去掉冤尘,依然派一小儿送他归回到人间。

沈嘉会也起身告辞,府君又令那两个男孩送他。沈嘉会共在泰山府住了二十八天,家人只觉他精神昏迷,回来后一切如常了。沈嘉会把慕容仁轨的事告诉众人,长史赵持满派人验证了此事,和沈嘉会说的没有什么不同。

从此沈嘉会经常修持佛经,不久遇到赦宽他的命令,他得以回归故里。他常常自己背诵、并向别人介绍泰山府君的话:“人作了恶,如果不被人诛,死后一定被鬼抓住并惩治他,没有谁能侥幸获免。”

(出自《报应记》)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9/1/11/5718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听说这一消息很高兴,他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经验吗?”孟子说:“不。”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高兴呢?”
  • 唐寅 失明 刺史 隐士
    唐朝寿州刺史张士平夫妇,中年以后都患了眼疾,不久便看不见东西。到处求医问药,并且请术士施行法术,都毫无结果。张士平夫妇只好隐居到别墅,闭门思过,专心致志的继续修行,向上苍祷告,祈求神灵保佑。过了许多年,家业日渐凋敝,但他们的修行求道之心,精诚不减。
  • 唐德宗贞元进士李翱,去世后谥号为“文”。因此后人尊称他为李文公。李翱生前由于得罪了宰相李逢吉,从中央的尚书省,被贬到边远的庐州当刺史。李翔生性偏激而耿直,从来不相信鬼神之事。当时有一个外地人李处士,住在庐州郡,他自称懂得神仙的语言,能与神鬼沟通,所以,很多事都被他的预言说中了,全郡的人对他无不尊敬,就如同事奉神明一般。
  • 寿春县有个人,姓苟名泰,有个三岁的儿子,在遇到强盗时丢失了,过了几年,也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后来发现孩子在同县人赵奉伯的家里,苟泰便报告了官府。在公堂上,双方都申言那孩子是自己的儿子,并且都有邻居作证。郡、县两级官吏,查访了很长时间,都没办法定案。
  • 齐桓公称霸以后,又过了六年,贤相管仲生了重病,眼看不治。齐桓公很着急,亲自去看望他。桓公问他:“大臣中谁可以继承您的位置呢?”管仲说:“君主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应该知道得很清楚。”
  • 由吾道荣,琅邪人。年轻时喜好道术,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互相联络到长白山、泰山潜心隐居,都通晓了道术。于是在邹、鲁之间游历,学习儒学。听说晋阳某人,很精通法术,就去寻找他...
  • 孟获收拾了最后一些金银珠宝,跑到西南方会使魔法的木鹿大王那儿求援。木鹿大王就袒露着肚皮,骑着大白象,来到蜀军的营地前。他手里的铃“唧铃”一摇,霎时一阵大风刮得沙石满天,再摇铃,又变出满山遍野的野兽、毒蛇,吓得诸葛亮的士兵不敢出营。
  • 唐宪宗时宰相李蕃,其在任时知无不言,言而敢谏,深受皇帝器重。
  • 唐朝时,苏州有个老者,名叫彦枢,正直勤苦,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他有个很要好的同乡,是京城某寺庙的老和尚。这个老僧常常手持念珠,闭着双目念诵经文,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从不停止。
  • 汉朝时,东海郡有一个孝顺媳妇,侍奉婆婆恭敬谨慎。婆婆说:“媳妇伺候我很勤苦,我已经老了,何必吝惜残年,长久地拖累年轻媳妇呢?”于是她悬梁自尽了。她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妇人杀了我母亲。”官府拘捕了孝妇,严刑拷打,凶狠毒辣。孝妇忍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承认了被诬陷的罪名。当时于公任狱吏,他说:“这个妇人侍奉婆婆十几年,因为孝顺而名扬天下,她不会杀害婆婆。”太守不听。于公与他争辨不成,抱着狱词,痛哭着离开了官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