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京城:“北方的水乡”什刹海

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

“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这是清代李静山赞誉北京什刹海夏季风情的一首诗。帝都北京曾是北方难得的水城,昆明湖、北海等都是美丽的水景,但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属于帝王所有,只有位于北京城西北隅的什刹海是一块属于平民的水景,被誉为“北方的水乡”。

什刹海开凿于元代,因为蒙古人把有水的地方叫作海,加之周围寺庙林立,故名“什刹海”。在元代,什刹海是繁忙的水运码头,江南的物产,经京杭大运河运到京城,终点就是什刹海。当年码头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人群熙熙攘攘,十分热闹繁华。明代扩建京城,水运码头改在了九城之外,什刹海水运码头的地位也从此衰落,但其悠久的历史却一直为后人称道。

什刹海因水而秀美,共有三片水域,银锭桥以东为前海,银锭桥以西为后海,德胜桥以西为西海(积水潭),为一条自西北斜向东南的狭长水面。三湖一水相通,水域宽阔,周围王府环绕,园林密布。银锭桥是位于后海与前海之间,烟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而得名。站立桥头可饱览西山秀色,故有燕京小八景“银锭观山”之美称。

什刹海风景十分秀丽,春天两岸垂柳依依、随风曼舞,碧绿的湖水缓缓流动;夏天,湖中盛开着朵朵粉色的荷花,被碧绿的荷叶映衬着,湖面波光潋滟、游船点点;冬日的雪后,湖面一片白茫茫,四周既然无声,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

由于历史的悠久,什刹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年,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受命治水,以解决运河北端终点问题。在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花甲之年的郭守敬并不放弃,再次动工,历时一载,疏引白浮泉水入城,汇流积水潭,开凿通惠河直达通州,使得京杭大运河南至杭州,北至西海(积水潭),既解决元大都水问题,又可使漕粮货物运抵京都。

历史上在什刹海曾建有30多座王府和寺庙,现存如恭王府花园、醇王府、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10余座。清代这里是旗人的居住地,银锭桥北岸的烟袋斜街是一条百年小巷,两侧的老房子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京城传统生活习惯和宽容、平和的心态。

什刹海是京城中一处充满老北京文化的地方,湖中碧水悠悠、岸上绿柳轻拂之间,灰砖黛瓦的古民居内以及人们在这里提着鸟笼、布着棋局的悠闲之中,处处透出一种从容不迫且气度不凡的韵味,让人为之陶醉,去探寻什刹海的悠久历史和浓郁文化。@*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小巷,北京的胡同大部分形成于的元、明、清三个朝代,围绕在紫禁城周围,数目浩繁有几千条。胡同这种古老街道也成为京城独有的特色和民俗文化,为京城一景。
  • 遍布全城的四合院─京城人的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范例,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 庙会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而北京的庙会尤为著名,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并且历史悠久,相传起始于辽代,但未被证实。最早有记载的是元代白云观庙会,明清时期北京的庙会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京城内外的各大寺院均有各自特色的庙会.............
  •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漫步在京城幽深曲折的胡同里,两边是或直或曲或宽或窄,且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大门,大小不等,装饰各异,真是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情。
  • 自元朝定都北京,便开始修葺京城,所以京城的古城墙创建于元,而形成在明代。当时元代城墙有11个城门,明代初期,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将原来的11座城门改成了9 座: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即闻名于京城的“都城九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九城”。
  • 中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也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如草原上的蒙古包、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等等。而黎族是海南岛独有的民族,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则是一种形似船状的“船形屋”。
  • 明成祖要求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工匠们一筹莫展...
  • 据说,北京城是一座“八臂哪吒城”,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与明朝的著名谋士刘伯温有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后来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在北京发动“靖难之变”,四年后夺取皇位,即明成祖。
  • 胡同原为蒙族语,即小街巷。胡同称呼始于元代,多数的这些小巷在元、明和清朝的时候被建造,北京胡同是明清的典型民居..................
  • 风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处都精心设计。天安门是仙凡两界通道?皇帝为什么是“九五之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