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其实并不完美

font print 人气: 18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日讯】(大纪元记者周奕伦编译报导)完美主义者常相信做好一切事情能赢得成功、赏识甚至爱;他们相信每件事都有完美的解决之道而无法容忍任何的瑕疵。乍看之下仿佛是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的动力,但研究却指出,它可能成为一种自我限制,对人体健康也有着相当的影响。

你是完美主义者吗?

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顾问指出,力求完美的愿望会减弱人们对自己的满意度,阻碍他们达成更多更实际的目标。完美主意者看似无瑕的行为,实际上却会侵蚀他们的努力。

以下是完美主义者常有的特征 :

1. 完全不接受多数人的想法。
2. 信奉组织体制。
3. 从未公开显示任何消极的情感。
4. 无论犯的是多小的错误,都会感到很不安。
5. 总是庸人自扰。
6. 暗自觉得自己不如人。
7. 经常在事后批评自己。
8. 将自我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
9. 不愿尝试新的事物。
10.过分注意自己的不足。

完美主义者的健康隐忧

瑞士苏黎世大学临床心理学及心理治疗学博士佩特拉.沃尔滋育(Petra Wirtz)所进行一项研究显示:完美主义者更容易在生活中产生心理压力,其本身就可能成为一个筋疲力竭的压力锅。完美主义倾向越严重的人,心理压力越大,所显露的“生机衰竭”现象就越严重。

这样的信念容易导致忧郁、生气及焦虑等问题,进而引发和家人、伴侣与朋友间的紧张或冲突,也容易产生疲劳、急躁或信心受挫等负面情绪,从而对人体健康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五大策略 跳出完美主义的框框

力求完美是没有错的,但当要快乐作为代价时,就要做一些改变了。以下是专家所提供的五大策略,让您打破完美主义的框框。

1.列一张要求完美的优点和缺点清单。列完后便可能发现缺点远多于优点,如人际关系、工作及焦虑等问题。

2.提高你对批判自我与孤注一掷的警觉性,学习以更实际、合理的想法代替爱吹毛求疵的习惯。当你发现你苛责自己不完美的表现时,后退一步想想—并承认它有积极的一面。然后问你自己:它真的像我想的一样糟吗?其他人怎样看它的?在当时情况下它是合理而且良好的表现吗?

3.重视过程,而非结果。这会使你不只以达成了什么目标来衡量你的成功,还包括你对这项任务的享受程度。它能让你体会达成目标的过程是有价值的。

4.学习如何面对批评。完美主义者经常把批评视为人身攻击,对批评产生防卫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的面对批评与自己。如果有人指出你的错误,那就承认你只是人的事实–有错误本来就是自然的。另外,问自己:从这次经验中我能学习到什么?

5.设定更实际的目标,你将逐渐意识到“不完美的”结果并不会导致你所预期且害怕的负面后果。你将因目标更容易达成而获得更多的自信。

只要能充分了解完美主义对行为、人际及生活所产生负向冲击,就能更有效地改变僵化的信念,转而将阻力变为助力,更能心胸开怀的面对人生。


充分了解完美主义对行为、人际及生活所产生负向冲击,不仅以达成了什么目标来衡量你的成功,并从错误的经验中学习,才能化解阻力,开创一片新天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也会使我们自己感到愉快,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
  • 你衣柜满了,需要清理与调整,以便腾出空间给新的衣服。同样的道理,你的人际关系网也需要经常清理。
  • 对于人际关系的研究在情商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情商是一种控制及分辨个人和他人感受及情绪的能力,并运用这些能力去指引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既然要控制及分辨他人的感受,那么,人际关系的管理,包括社交技巧及沟通能力就是至关重要的人。
  • 一个人在社会当中,千万不能逃脱自己的责任。
  • 人与人之间难免都会有不同的观念和立场,所以就会出现隔阂、甚至产生摩擦,这原本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有一些人的人际关系却很圆融,误会与对立都相对的较少,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具有深度的同理心,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我心同你心”简单的道理,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健康与幸福人生的关键。
  • 几个关键字眼

    如果你记住以下人际关系的简洁行动方针,

  • 台湾董氏基金会对台北地区民众所进行的一项“生气”统计显示,有一成半的人每天会生气,有六成以上的人每周会生气一次。由此调查可发现一半以上的人每周都会有一次心情不愉快的经验,这种心情状态不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间接影响生活品质和周遭人们的情绪。
  • 赞美是人们社交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适当的赞美别人,可以创造许多正面的能量,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过度的谄媚、阿谀奉承,恐变成令人讨厌的“拍马屁”。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儿了?如今,走进百货商店的玩具通道会让你吓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灯光向你闪烁着,预先录制的声效在空气中噼啪作响。一切都过于张扬和夸张,到处都是醒目的商标。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儿了?孩子们对世界最初体验的那些健康又美丽的玩具在哪里?好在它们仍然存在,只不过比以往更少见到。这里列出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玩具清单,这些玩具可以培养孩子的运动技能、想像力、乐趣、创造力以及与美好现实联系的体验。
  • “为什么要生孩子?”,让我们来看看孩子给我们的人生与家庭带来哪些快乐与好处,这些也许更真实一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