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伊利乳业黑幕

三聚氰胺事件周年祭 乳业巨头伊利黑幕大曝光

人气 10

序幕:

2009年3月14日晚9时,地点荆州市沙市肉联厂冷库,数十名工人将冷库内整箱的“伊利巧乐滋”“伊利香浓布丁”“伊利大果粒酸奶”等伊利雪糕用铁推车搬到冷库外的空场地上。在场的荆州电视台江汉风栏目组、楚天都市报、荆州晚报和江汉商报的记者纷纷打开聚光灯,在各媒体的注视下,这些伊利冷饮的货主——荆州市雪缘商贸有限公司开始用汽车来回碾轧。不多时,久负盛名的畅销冷饮产品只剩下一堆残破的包装袋,奶香弥漫着整个冷库停车场。仔细查看,这些冷饮均是2008年9月份以前生产的,包装干净完整均在保质期内,粗略估算这些冷饮价值也在二十多万人民币以上。由生产企业销毁不合格产品的现象并不奇怪,但数量如此巨大的冷饮产品却是由经销商自行销毁,事情本身显得极为反常,雪缘公司究竟为什么要自行碾轧销毁这些冷饮?

导读提示
1、伊利为什么拒绝召回问题奶制品
2、伊利为什么要诬告经销商
3、伊利高官为什么要短信威胁客户“你好好考虑好后果就好了,你也了解伊利”
4、伊利为何派员光天化日下当街操砖行凶殴打经销商;
5、伊利是如何摆平数额巨大的严重违法生产案的。
6、为什么说名门也有败类,涉嫌赌博、吸毒、诈骗的案件屡屡出现伊利人的身影;

(1)
时间追溯到一年前的2008年9月14日,三鹿奶粉被检出出含有三聚氰胺,医学证明婴幼儿肾结石和尿路疾病是因为摄入大量的三聚氰胺,国务院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处置三鹿事件。
2008年9月18日,伊利雪条等八款产品在香港被验出三聚氰胺,事态骤然严峻起来。2008年10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立即全面清查市场乳制品的”的紧急通知。
继续食用未经检测的雪糕及其乳制品显然隐藏极大风险,绝大多数乳企对9月14日前生产产品展开全面的下架召回检测行动。蒙牛纠正过失的决心和手段更加果断坚决,直接在市场上实施地毯式搜查,回收的产品不经检测直接就地销毁。
因雪糕含有三聚氰胺向香港消费者公开道歉的伊利集团又在做些什么呢?
蒙牛大规模销毁雪糕产品后,雪缘公司多次向伊利公司反映情况,并询问库存内伊利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以及究竟如何处置的方案。而伊利公司回复称:“好像是在换新装上市!具体情况也不是太清楚,了解一下再反馈”。


此后,伊利公司便不再理会这件事情。
转眼到了09年2月份,是伊利每年召开地区客户会议的时候。雪缘公司决定退出经销商体系,书面要求伊利公司对库存近30万人民币的08年9月前生产的产品做出相应处置。令人惊诧的是,伊利公司以轻蔑和傲慢的态度予以拒绝,指责经销商是“冷菜热草”(伊利冷饮事业部湖北省经理原文),武汉伊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回复函明确表示:“产品归属权已为贵公司,原则上我公司没有任何义务给予相关处置”。

伊利公司的此番表态很清楚,认为三聚氰胺的风头已经过去,经销商不该拿前面的问题出来说事,既然货已经卖给经销商,那所有的麻烦都留给经销商自己解决吧。
雪缘公司是荆州市消费者委员会成员单位,对伊利公司这种严重缺乏社会道德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断然无法接受,立即发表严正声明:将在3.15期间自行销毁08 年9月前无安全标识的问题产品,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伊利公司在收到通知立即收敛了原先蛮横强硬的态度,原先用来要挟雪缘公司的15万预付货款也立即返还给雪缘公司,称愿意坐下来协商解决问题。

(2)
2008年3月10日,冷饮事业部任志坚、任瑞雪、酸奶事业部李刚来到沙市与雪缘公司代表谈判,伊利公司虽然派来代表但明显缺乏诚意,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谈判过程中,任志坚的手中拿着一份雪缘公司的库存报表,报表上对刚刚到期的产品进行了特别标注,一边为李刚、安强等人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辩解,一边暗示雪缘公司:很少有经销商全身而退的,弄不好会人财两空!

2009 年3月11日上午9点,雪缘公司代表再次与任志坚见面,任志坚告知:协商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十一点有要事必须离开荆州,其言外之意是雪缘公司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向伊利公司屈服。上午10点半,雪缘公司敏锐地察觉到任志坚等人怀有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当即以不影响任志坚赶乘飞机为由中止了协商,随后紧急对冷库内作为证据进行保留的到期产品进行销毁(这些产品在08年10月尚未过期,属于伊利公司应召回的产品)

就在此时,一个卑鄙无耻的阴谋正在悄悄展开。

2009 年3月11日下午5点,雪缘公司对刚到期产品的销毁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两辆车突然出现在冷库的空场地上,车上走下了四个人:酸奶事业部大区经理李刚、冷饮事业部省区经理安强、区域经理陈非、业务员向绍华,紧接着出现的是一大群身穿制服的工商管理人员。办案人员我们出示证件,声称接到市局通知,伊利公司向工商局举报荆州市雪缘商贸有限公司销售过期产品,请你们配合我局调查。

雪缘公司负责人神情镇定,立即拿出笔记本电脑将与伊利谈判的前后始末的资料向办案人员展示,雪缘公司没有销售任何过期产品。为配合工商局的调查,负责人主动展示刚销毁产品的照片,并带办案人员到现场再次确认。有人质疑是否有产品未被销毁流散到其他地方,雪缘公司负责人则立即和两名办案人员驱车到销毁现场附近的废品回收站,清点销毁产品的包装纸箱数量。经过反复核查比对,荆州市工商局江津分局不得不得出结论:雪缘公司并未将过期产品流向社会,伊利公司的举报是用心险恶的诬告。

伊利恶人先告状的行径印证了雪缘公司对任志坚等人居心叵测意图的推断。原来伊利公司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佯装协商的同时早就密谋策划以诬告经销商来阻止丑闻曝光,工商部门被伊利公司无耻的利用了。为了尽快消除问题产品对社会埋藏的危害,办案人员变成了调解人员,3月14日下午5点半荆州工商局江津分局将伊利公司和雪缘公司代表再次邀约到江津分局会议室做最后的调解工作。遗憾的是伊利蛮横霸道的作风使得这次协商最后无果而终。

(3)
2009年3月14日晚9时,伊利公司对待问题产品的态度顽固依旧,雪缘公司毅然开库销毁9月14日前生产的伊利雪糕产品。荆州电视台江汉风、楚天都市报、荆州晚报、江汉商报派来记者全程记录销毁过程。
2009 年3月15日,销毁工作仍在继续,就在媒体记者离开之后,一件更加恶劣的事情发生了:伊利公司派来城市经理弓晓军和李斌到销毁现场探查情况,见雪缘公司法人代表只身在现场拍照,竟然上前殴打经销商并抢夺摄像机企图消灭证据,手持砖块当街追赶。伊利公司的暴行引起了周围群众的强烈愤慨,二人见势不妙迅速逃离,目击的群众纷纷表示:“我们都(愿意)作证”。

雪缘公司的销毁行动引起了工商局的高度重视,3月15日中午12点江津分局再次带领工作人员来到现场紧急叫停销毁工作,工商人员表示钦佩雪缘公司为了消费者身体健康而销毁问题产品的勇气,但如此销毁对雪缘公司造成的损失太大,工商局将会对伊利公司进行督促,尽快妥善解决此事。

2009 年3月16日,各大报纸媒体纷纷在显眼的位置刊登了这则新闻“荆州老板万先生痛毁30万支雪糕”,湖北、湖南各地的伊利经销商纷纷来电声援慰问雪缘公司。江汉风节目最后没有播出,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办案人员透露,事情见报以后,黄冈市一名副市长赶到荆州市市政府为伊利公司(黄冈工厂)说情。

伊利公司见事态败露,开始卖弄弄虚作假的看家本领。

2009年3月19日工商局在调解的过程中出示了一份由“湖北黄冈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对雪缘公司发出的“召回令”,时间落款是3月13日。该召回令声称是因为雪缘公司不能及时上报库存数量而导致无法召回。

破绽一:既然伊利称早就有召回的要求,那么为何在3月4日的回复函中声称“归属权为贵公司伊利没有任何义务予以处置”?为何在雪缘公司销毁行动展开后,紧急通知各地经销商立即就地处理问题产品?
破绽二:既然黄冈伊利称是雪缘公司不能及时上报库存而导致无法召回问题产品,那么3月10日谈判时,任志坚手上拿的库存报表又是什么?

破绽三:既然3月13日伊利对雪缘公司发布了“召回令”,为什么3月14日在工商局调解的时候伊利绝口不提“召回令”?

破绽N:……

伊利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拙劣表演令人忍俊不禁。直到3月22日,申通快递打电话称雪缘公司有来自黄冈的快件,雪缘公司用摄像机全程记录了快递公司将邮件送达的过程,开启邮件证实其中的文件正是那张所谓“3月13日发出的召回令”。很显然,伊利公司已经无法自圆其说,只好掩耳盗铃式的伪造这么一块蕾丝遮羞布。

4月17日~4月18日,在工商局的协调和监督下,伊利公司派车(赣G33025 鄂AL3347)将剩余未销毁的产品全部召回。

六部门召回令要求的是就地销毁,而伊利公司只肯承认未销毁的产品数量,对于已销毁产品的包装箱数量不予承认,已经召回的产品最后究竟是就地销毁还是传说中的换装上市,我们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4 月21日,我们在市面上再次发现08年9月前生产的伊利雪糕,产品包装上没有任何安全标识别,向工商局反映后至今没有任何音讯。伊利公司的行为彻底丧失了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应有的基本良知和社会道德,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根本就未从灵魂深处认真反省,如此诚信丧尽泯灭良知的黑心企业必将遭到市场规则的惩罚!

(4) 伊利历来就有弄虚作假的传统,伊利员工蛮横霸道素质低下

伊利隐瞒问题产品拒不召回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弄虚作假早已经成为其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
2008 年7月15日,北京奥运会前夕,荆州电视台江汉风节目对伊利酸奶“早产”事件进行了曝光。什么叫“早产奶”?低温奶的保质期通常很短,由于物流运输耽误时间同批次的奶总要比本地产品晚2天,伊利为了产品的竞争力,采取了提前标注生产日期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伊利的酸奶通常都会提前生产存放在仓库里,等到日期 “接近”的时候才装车运到各地经销商,有时候因为仓库管理员的疏忽,把刚生产打标的酸奶发出来了,司机就会沿途叮嘱每个经销商,一定要等到时间到了才能送到超市卖。这就是伊利酸奶的潜规则,可是偏偏仓库管理员、司机、经销商同时都疏忽了,“早产奶”就流入了市场,消费者一较真,事情就曝光了。

更恶劣的事情还在后面。

江汉风节目播出后,雪缘公司的负责人收到两条短信“电台我去过了你小子还去那里捣鬼”“你好好考虑后果就好了你也了解伊利”。发这两条短信的人正是伊利酸奶事业部的高管李刚,李刚是华中区的大区经理,权力极大,仅次于酸奶事业部总监。

此人曾经借故三次蛮横切断雪缘公司的酸奶供货,撕毁雪缘公司和大润发超市签订的供销合同,以逼迫雪缘公司交出市场。雪缘公司从2003年开始开拓荆州的酸奶市场,一直到2007年,雪缘公司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眼看市场即将扭亏,李刚指使省区经理吴世池以莫须有的借口强行断货,威逼雪缘公司将市场交给另外一家经销商,而那家经销商自恃跟李刚关系密切曾“打过一夜的牌”,拒绝向雪缘公司支付任何市场转让费用。雪缘公司将事件投诉到集团总部,李刚才被迫恢复供货,但雪缘公司市场已遭到重创,分销商被另外一家经销商借断货之机抢夺一空。李刚为雪缘公司的投诉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最后他的心愿得逞了,雪缘公司最终退出经销商体系。早产奶曝光后,李刚怀疑是雪缘公司爆料就发出两条威胁短信。

实际上,雪缘公司也是从新闻上得知这件事,李刚的无耻行为彻底激怒了雪缘公司。雪缘公司联系到江汉风记者,决定揭发更多不为人知的黑幕。

自 06年7月起,伊利公司就在湖北当阳一个小加工厂生产伊利100克八连杯、125克八连杯、100克袋装酸奶,1250克桶装酸奶。据当时提货的司机介绍,这家小加工厂的生产环境十分简陋,车间外污水横流,车间内的工作人员都是身穿便装操作,时不时还邀请司机品尝刚出炉的酸奶……,讲到这里不免让人产生反胃的感觉,很难相信这些粗陋产品会跟北京乳品厂窗明几净无尘无人全自动生产线扯上什么样的关系,但事实上两者确有联系,它们使用的也是北京乳品厂包装。直到07年8月,当阳厂停产河南平顶山工厂接手生产,这18个月里伊利公司一直在肆无忌惮的使用北京乳品厂包装蒙蔽消费者。


08 年3月份,伊利违法生产的问题引起了荆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注意并开始立案调查。质监局掌握了重要证据后,传唤伊利公司接受询问。伊利公司派来的代表正是李刚。据质监局调查员的描述,李刚一点也不像个性格爽朗的北方人,相反黏黏糊糊,承认违法生产事实却又不愿意接受行政处罚。李刚声称伊利是奥运品牌,丢不起这个面子,最后实在没辙了,只好祭起民族工业这块最后的遮羞布。

雪缘公司也被传唤调查询问,当质监局得知平顶山工厂的违法生产仅仅是当阳工厂生产量的一个零头时大为震惊,决定将案件作为大案要案办理。李刚3次光临荆州质监局后,便不在露面,而是通过集团向省质监局施压,最后向质监局汇款 5000元了事。调查此案的办案人员很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伊利的压力导致案件无法公正的办理下去。

李刚以为雪缘公司只是虚张声势,便不断发短信威胁,后来通过电视台了解到确实有记者做了这档节目。顿时一改先前的嚣张气焰,拉来冷饮事业部的湖北省去经理安强说情,请求哀求要求雪缘公司不要再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承诺尽快解决经销商时期的遗留问题。电视台迫于伊利公司的压力并没有播出这则新闻,而雪缘公司念在奥运会即将临近,以民族大义为重决定给伊利公司解决问题的机会。然而,风声过去不久,李刚把脸一抹重新摆出流氓姿态,不理不睬,绝口不提先前的承诺。

伊利公司借着强大的公关和政治压力一手遮天,仗其后台对经销商和媒体有恃无恐的迫害和打击。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因果必有循环、作恶必遭报应,9月份的三聚氰胺事件将压抑隐藏许久的质量黑幕排山倒海的暴露出来。

普通善良百姓总以为名门皆是正派,殊不知名门也有败类。城市经理弓晓军疯狂殴打经销商,手持砖头追赶经销商;省区经理安强炸金花赌博被请进公安局;大区经理李刚公然短信威胁经销商,手段黑恶化;就连基层业务员董俊杰也道德败坏到诱骗经销商的员工汇款5300多元,其恶劣行为已经涉嫌诈骗。 (完)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转自互联网论坛﹐未经本站核实

相关新闻
湖南结石宝宝需开刀 父求助医院一年无果
研究:大灾难后幸存者脑功能改变
“结石宝宝”家长纪念受害儿童遭公安干预
9.11毒奶粉一周年 受害家长北京聚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