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竹门帘风华 藏尽六堆伙房喜事

人气: 3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30日报导】六堆囍事系列 (1)-门帘篇(中央社记者郭芷瑄、黄自强屏东县30日电)寿婆掀起崭新的竹门帘,嘴里念4句(4句好话),牵着新嫁娘跨过新房门槛。新嫁娘坐在新床上悄悄地透过客家竹门帘看着门外动静,娇羞的喜悦不时浮现脸庞,品味着暖暖的幸福。

67岁的刘仕彩回想他结婚前1晚新房安床,竹门帘同时换上有粉红色门帘头的新帘,门帘头左上方挂四书五经、万年历、长命草、富贵草、茅草和铜锣(要有敲响及镜子功能,也有人挂铜镜)。四书五经是要诗书传家,其他都是避邪。

南北客家建筑格局不同,竹门帘可说是六堆客家先民为独特生活空间所设计的工艺产品。美和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张孟珠表示,竹门帘在六堆客家结婚喜庆里扮演极重要角色。新房门帘头上方也有人挂铜镜、剪刀、尺及长命草;挂剪刀及尺是希望新娘手巧。

张孟珠说,北部客家三合院,房门是在屋里,不需竹门帘,南部客家三合院,房门在外面,为保有隐密性,风吹不易掀起,则是竹门帘的由来。

1张竹门帘可以用上10多年,客家人即使勤俭,但每当娶妇、过年和新居落成,总还是换上新的竹门帘迎新讨喜。从竹师傅邬松昭闭着眼睛的回忆神情里,不难窥探出昔日三合院时代的竹门帘行业盛况;他说,往往1个伙房里,只要1家娶媳妇,整个伙房门帘都换新,前2年佳冬杨家伙房,一口气就换了21张新门帘。


南部六堆客家三合院特有的竹门帘已式微,编织制作面临断层;屏东县内埔乡的利贵文传承父业,是六堆客家仅存的竹门帘师傅之一。(中央社)


六堆客家会做竹门帘的师傅,现在就只剩屏东内埔乡的利贵文、邬松昭,以及高雄县美浓镇的曾新妹、朱耀光夫妇。他们都是在父亲期盼下继续竹门帘这个行业,而每年到过年和黄历7月前(新人赶着结婚)则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竹门帘最常在婚嫁时换新,邬松昭的父亲邬新华早期的竹门帘彩绘,除大红花外也画1对鸳鸯;曾新妹家竹门帘在大红花上印上双喜字。演变迄今婚嫁时新门帘会在上方挂用粉红色布做的门帘头,再绣鸳鸯、牡丹等吉祥图案及“永浴爱河”、“永结同心”等字眼。

有趣的是,客家竹门帘也依地域而有不同,美浓竹门帘两边包边布饰是蓝色,屏东地区则是黑色或白色。邬松昭的妻子蔡美萍说,早期客家人保守所以用黑色,后来因为竹门帘换新时常在喜庆时,因此改用红色或客家大花布。

客家大花布近几年流行后,曾新妹所做的竹门帘除蓝色包边,也用客家大花布包边。她说,老人家还是习惯蓝色包边,一般怀旧或做装饰用的人会选花布包边。


南部六堆客家三合院的房门都向外,衍生出竹门帘这个专属于六堆客家的住宅文化。屏东内埔乡的邬松昭从祖父时代开始制作竹门帘,是家传百年的师傅。(中央社)

南部六堆客家三合院特有的竹门帘已式微。高雄县美浓镇的曾新妹传承父亲家业,是六堆客家仅存的竹门帘师傅之一。图为曾新妹编织竹门帘边饰。 (中央社)


传承家族竹门帘的师傅邬松昭、利贵文和朱耀光,手掌中厚厚的一层茧再盖过一层茧,印证岁月刻痕。剖竹剖到食指弯曲的朱耀光说,“剖竹才是真师傅”,机器剖竹没有办法呈现竹节的纹理,容易失却客家门帘特色与美感。

不过,当楼房取代三合院,现代生活型态逐渐淘汰了竹门帘,竹门帘爱用者只剩下还住在三合院及习惯竹门帘的老人。近几年文化创意兴起,也有不少怀念或爱好竹门帘的人,买来做装饰。

“小时候三合院的竹门帘让我很怀念!”内埔国小教务主任钟芳廉看到了这股危机,曾举办“竹门帘体验营”活动,希望传承客家竹门帘文化。参加的学生家长不少都是在三合院长大,看着老师傅俐落剖竹、编织门帘的身影,内心充满悸动。

张孟珠认为若要不让“客家传统绝活跟着走入历史”,应重塑竹门帘在六堆地区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独特性,让客家竹门帘精致化,成为继美浓纸伞以外的六堆客家另一特色产业。

还住在万峦乡百年伙房刘氏宗祠的刘仕彩,仍随时擦拭家里的竹门帘,让它永保如新。他说:“我们这种百年老屋,要挂竹门帘才有文化气质,一般门帘配不上老屋的空间”。毕竟它是“冬暖夏凉兼防蚊尘”。

因此,当屏东午后南风轻轻掠过的扑扑簌簌声响起,静静躺着休息的客家竹门帘,也仿佛正呢喃地诉说自己的百年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