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年夜飯,中央台端出三道“大菜”

【大紀元1月19日訊】每年年三十晚,觀眾總是早早地坐在電視机旁期待著新年聯歡晚會的開始,這已成為許多人過年不可缺少的一道大菜了。而今年,除了歌舞和戲曲兩台晚會同時為觀眾獻上精彩的節目,新年聯歡晚會也將有許多創新節目与大家見面。三台晚會定位不同,都有創新,极大丰富了除夕的電視熒屏。記者日前采訪了這三台晚會的總導演,提前了解到三台晚會的特色及精彩內容。

聯歡晚會+賀歲劇(一套、四套)

創作思路:

不論觀眾怎么提意見,每年的新年聯歡晚會總是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它營造的節日氛圍和高質量的節目水准都是一年中不常見的。今年已是第18屆新年聯歡晚會了,形式風格基本固定,變的是題材和內容。王冼平、王憲生和金越三位導演用“新、奇、樂、儉、美”概括了他們的創作思路———

新:就是在節目的設計中有橫向縱向的打通。具体來說即橫向——將中央電視台二套新年歌舞晚會、三套的戲曲晚會節目納入到聯歡晚會中播放;縱向——新年、元宵晚會為同一制作班底,一气呵成,這樣為節目的調配、選擇提供了更大的創新空間。

奇:就是有許多邊緣節目出現。比如開場的情景歌舞劇,還有動效劇、舞蹈与純管樂的結合等等,不同藝術門類的交織融合,派生出許多改良過的節目。

樂:台上台下聯歡,屏幕內外互動,強化聯歡气氛。

儉:儉朴、節約,在朴實無華中突出藝術本身的魅力。

美:強調美感和藝術品質,無論是宏觀串聯還是細節包裝,都給人以視听上的充分享受。

節目构成:

晚會的節目构成依然是歌舞、小品、相聲、戲曲、雜技等。但語言節目的体裁會更注重輕松、生動、形式多變,几乎做到100分鐘的節目里每個都是一种樣式。動物小品是首次嘗試,屆時泰國象、非洲獅、東北虎、小猴、小熊等動物都會跟小品演員一起表演。

演員陣容:

觀眾依然能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喜愛的演員:彭麗媛、宋祖英、馮鞏、趙本山、黃宏、郁鈞劍、劉歡、那英、章子怡、梁朝偉、張曼玉、蔡琴、李玟等都將加盟,又是一次群星聚會。

主持方式:

周濤、朱軍、曹穎、張政擔綱主持,節目銜接將采用喜劇的方式而不是簡單的報幕。

賀歲劇:

作為新年晚會后的一個亮點,長達四個鐘頭的賀歲劇《難忘今宵——中央電視台18屆新年聯歡晚會回眸》。在一個個精選節目的背后,觀眾將看到台前幕后工作人員的苦与樂。

「春之聲」歌舞晚會(二套)

創作思路:

沿著情感、情緒、情節的思路展開。

節目构成:

由《江河的回聲》、《多彩的海洋》和《世紀的霞光》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長江和黃河以歌舞及樂隊的形式展開對話。在不斷變化的舞台背景中,江南的婉約,西北的豪放,伴隨著一聲聲深情的唱腔、一段段优美的舞姿,一陣陣動人的旋律,長江和黃河匯入浩瀚的大海;第二部分則以洋溢著域外風情的歌舞和音樂推動晚會的發展。國內外著名的詩篇在优美的音樂中徐徐繚繞在人們的身邊。第三部分則通過一首首鐫刻歲月痕跡的歌曲,讓人們在百年回眸中,回望剛剛走過的那個世紀。

演員陣容:

董文華、宋祖英、閻維文、殷秀梅、郁鈞劍等演唱家,享譽海內外的鋼琴演奏家孔祥東、許忠,小提琴家呂思清,舞蹈界明星楊麗萍、范曉楓、孫慎逸,表演藝術家石維堅、丁建華、喬榛、濮存昕等都將為大家獻上精彩的節目。

戲曲晚會(三套)

創作思路:

哨萃京劇、越劇、評劇、黃梅戲、河北梆子等十几個戲种,變中創新。

節目构成:

分成九個板塊,每個板塊各有側重,突出立意新穎、內容丰富、形式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將節目景區擴展到外景地——浙江紹興和北京恭王府兩個景區。

除涵蓋大江南北各地方戲种,還增加了許多創新劇目。有傳統器樂与西洋樂器相融合,用京劇交響樂的方式重新演繹老戲的《白蛇情》,有京劇武丑小品《巧獻藝》,京歌《峨嵋的祝愿》等。還調動觀眾的參与意識,現場教觀眾學唱京劇花臉。

演員陣容:

譚元壽、尚長榮、李世濟、李維康、趙葆秀、于魁智、孟廣祿等老中青京劇表演藝術家,贛劇、蒲劇、豫劇等十几個戲种精英登台。

主持方式:

強調了戲劇化、人物化、台上台下互動的特點,突破一劇一報的陳舊模式。李揚、周濤、朱軍、孫小梅等觀眾熟悉的主持人都將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