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亞洲景气成長減速

【大紀元2月11日訊】 金融危机後急速复蘇的亞洲景气,近來開始減速,主因是對美國出口減少,呆帳問題和結构改革太慢,以及不穩定的政治情勢,拖累了成長腳步。

据經濟日報報道, 美國經濟減速,使新加坡電子業去年底開始相繼向下修正業績預估。去年初以前,股价走高支撐了個人消費复蘇,不過,現在高科技股股价陷入低迷。新加坡今年失業人口可能增加一万人,鄰國馬來西亞也因為美商企業可能裁員,該國政府已開始檢討失業人口大量涌現的因應措施。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電子相關產品占出口總額的六成,因此美國經濟減速勢必對出口造成极大影響。新加坡2000年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10.1%,不過多數分析師估計今年只有5%左右,如果美國經濟嚴重衰退,還可能降到4%以下。

除了出口鈍化,亞洲許多國家還存有經濟危机的後遺症,必須調整結构、勾銷呆帳。曾有「國際貨幣基金(IMF)模生」之稱的南韓,為穩定金融体系挹注公款,不過金融机构逾期放款仍居高不下。而且去年下半年後,大宇汽車公司破產,現代建設公司資金周轉不靈,大財團的經營危机陸續浮現。南韓工會力量強大,因此很難大舉推動改革。

金融危机時影響輕微的台灣,金融机构呆帳也開始增加。泰國去年一年內,呆帳問題的解決几乎沒有進展,一家券商指出,股价低迷使金融机构無法辦理增資,將來更難徹底解決呆帳問題。

政局不穩定使經濟前景更晦暗不明。印尼國內政局緊張,菲律賓新總統艾若育的經濟政策方向還是未知數,這种情況下,很難吸引新外資流入。

亞洲經濟成長踩煞車,不過一般認為不會出現衰退。要維持穩定复蘇,各國必須擺脫倚賴美國的成長模式,由內需領導成長,并努力改革結构,處理呆帳問題。


    相關文章

    

  • 亞洲華爾街日報:國際評論–一個人權立場 (2/11/2001)    
  • 專家指出:亞洲成為新流行病溫床 (2/10/2001)    
  • 澳洲的原子彈之夢 (2/9/2001)    
  • 新書披露澳洲曾秘研原子彈20年 (2/9/2001)    
  • 馬紹爾預測2025年:中共并吞台灣、美國退出亞洲 (2/9/2001)    
  • 外商投資者行賄中共官員探秘 (2/9/2001)    
  • 特首是否真正体恤貧苦大眾? (2/9/2001)    
  • 中美海底電纜發生故障 緊急搶修尚需兩周 (2/9/2001)    
  • 迪士尼生意越做越大 新的冒險樂園開張 (2/9/2001)    
  • 王菲對靠估傳聞 一笑置之 (2/9/2001)    
  • “中國人權”發稿譴責中國把精神病院當迫害工具 (2/8/2001)    
  • 韓國人喜好瀏覽色情网站 (2/8/2001)    
  • CNN网站在香港建立其亞洲分站 (2/8/2001)    
  • 亞洲華爾街日報:一個顛覆的概念(摘譯) (2/8/2001)    
  • 亞洲周刊專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 (2/7/2001)    
  • 思科季度報告影響亞洲 Nasdaq-100合同夜間下落 (2/7/2001)    
  • 上海的“電信大王” 中國元首的儿子 (2/6/2001)    
  • 國際關系資深研究員派特森將任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 (2/6/2001)    
  • 瘋牛病引起全球警覺 聯合國向亞洲國家發警告 (2/6/2001)    
  • 亞洲領袖紛陷困境 (2/6/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