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遠東經濟評論:中國入世將加劇美中貿易摩擦

【大紀元2月20日電】《遠東經濟評論》報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將給全球各國的企業帶來夢寐以求的机會。雖然這种說法甚囂塵上,但隨著中國加入WTO的步伐逼近,市場中泛起了一股擔心的暗流。

那是因為人們越來越明晰地認識到,一旦中國加入WTO,中國和世界各國之間,特別是同美國的貿易,將會變得爭端不止。如果這樣的矛盾持續下去,就會進一步損害北京同華盛頓之間業已緊張的關系,雙方在台灣和美國發展導彈防護屏障問題上已意見分歧。

据明日報20日編譯報導, 由于中國無法滿足加入WTO所必須承諾的所有條件,貿易摩擦估計會升級。WTO是确定全球貿易規則的國際組織。「從現實來看,中國無法實現其承諾,中國將不可能做到。」加利福尼亞的智庫蘭德公司(Rand)研究員朱麗亞.洛威爾(Julia Lowell)說。蘭德公司對中國加入WTO的問題做過深入的研究。

在同WTO成員、特別是美國和歐盟的艱苦談判中,中國同意對蕪雜的經濟進行旨在開放市場的變革,此舉贏得了國外企業的熱烈支持。中國同意削減關稅,消除進口配額,同意取消出口補貼,還承諾向外國商人開放服務行業,包括銀行、保險和法律服務等。其中有些變革在中國入關之初就能做到,而大多數需要在几年時間內逐步落實。中國加入WTO的談判在最后的細節討論中,預計還需要几個月的時間。

許多分析人士說,雖然中國總体上在履行國際條約方面令人滿意,但要這個國家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多的工作,顯然嚴重缺乏准備。中國不得不重新制訂規章制度,以符合其承諾的新責任。政府官員、官僚和法官需要進行再培訓,以确保新法規的執行。毫無疑問,在對付傾向于保護地方行業的腐敗官員方面,中國將窮于應付。而且中國和其貿易伙伴之間必然會就北京某些承諾的具体含義爭執不休。

中國已預料到,加入WTO后將會受到壓力,因此正在制定計划,准備在WTO捍衛自己的立場。「一位中國高級貿易官員告訴我們,加入WTO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派遣100個人到日內瓦解決貿易爭端的問題」華盛頓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nited States-China Business Council)副總裁約翰ܨ佛德(John Foarde)回憶說。

雖然新就職的布什政府還沒有制定出對中國的貿易政策,總統推荐的美國貿易代表候選人羅伯特ܫ策利克(Robert Zoellick)在一月份告訴國會說,他不會容忍中國在WTO的承諾上退步。毫無疑問,他急切希望看到中國龐大的雙邊貿易盈余馬上有所減少。据美國政府的官方統計數字,中國對美貿易盈余一直在快速增長,去年頭11個月在780億美元左右。

對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怀有不懈夢想的美國商人同樣也抱有如此想法。且听佛羅里達柑橘協會(Florida Department of Citrus)負責經濟和市場研究的菲利普ܨ萊瑟(Philip Lesser)怎么說。他熱情洋溢地認為,中國加入WTO是「我們這輩子打開有著13億消費者市場的唯一一次机會」。

确實,佛羅里達州在隨后的兩個月將投入10万多美元,從事一次消費者和貿易研究,將在上海、北京和廣州進行將近2,000次面對面的消費者訪談。他們希望,每四個中國人中,有一個每月消費半磅葡萄。

現在,萊瑟和美國其他行業的代表們竭力淡化貿易摩擦的潛在可能,說他們估計中國會繼續實現經濟自由化。然而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洛杉磯分校的中國問題專家理查德ܩ鮑姆(Richard Baum)認為,美國人在中國會將市場開放到多大程度方面期望值過高了。

隨著美國和中國之間就台灣和其他問題衝突的加劇,有可能惡化雙方的貿易關系。因此,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布什政府應該強調給予中國幫助,而非大棒。

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在這么做了。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正在幫助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制作一個可視會議計划,貿易法律專家將同中國官員進行對話。佛德希望將這個節目用DVD和CD-ROM的形式在中國廣為傳播,他開玩笑說,在這方面他們不在乎中國人侵犯知識產權。

同樣,歐盟投入2,500万歐元幫助培訓中國官員熟悉WTO規則和概念,特別是將這些規則應用到中國國內的法律。

另有一些項目在尋求官方的資助。其中包括由總部位于華盛頓的國際法研究院(International Law Institute)、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倡議的在北京建立WTO培訓中心的計划。計划的組織者、多倫多的衝突管理專家艾倫ܨ亞歷山德羅夫(Alan Alexandroff)介紹說,該中心將邀請國際專家,為中國各級管理人員和律師就中國的貿易承諾進行授課。 僅僅要求他們履行承諾是不夠的,你必須提供資源,幫助他們實現轉型」他說。

貿易爭端一旦不可避免,「就會層出不窮,應付不盡」。亞歷山德羅夫說。為使美中關系保持在正常軌道上,妥善處理爭端是很重要的。有些分析人士建議,設立一种非正式的程序,讓中國和貿易伙伴在啟動正式的WTO爭議解決机制之前調解問題。另有一些人士則認為,最好是讓中國先了解一些WTO裁決案例,便于其更好理解可能的后果。

不過,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使中國避免因加入WTO而同美國發生摩擦。如果中國認為,他們的讓步可以逃避美國單方面行動的威脅,比如反傾銷制裁,那就大錯特錯了。而美國如果認為貿易爭端將是一條單行道,也早晚會吃苦頭。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抱怨華盛頓的貿易做法,中國很可能加入這個大合唱。

在加入WTO之前,中國和美國在一些熱點問題上會處在利益對立的立場上。比如,美國國會的許多人希望將貿易同國際環境和勞工標准挂鉤,但北京譴責這种做法。

當然,從長期看,WTO成員地位將使中國加入全球經濟,創造出無窮無盡的新商机。「我堅信中國加入WTO比不加入要好」洛威爾說。佛德對此頗有同感,他堅信,將中國納入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体系,「將使全球經濟和貿易關系建立在新的立足點上」。

但就現在來說,中國入世前后將會波折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