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北京加緊控制輿論:羊城晚報采訪何清漣被批評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8日訊】 許多跡象顯示,中國政府最近加緊壓制國內不同聲音。中國南方的”羊城晚報”出版的一份周刊,因為發表對大陸經濟學者何清漣的長篇專訪而受到政府的點名批評。中國國內一些敢于發表不同看法的學者說,他們實際上被剝奪了發表言論的自由。

以”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聞名的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是中國少數在高壓下仍敢于直言的學者之一。她的”現代化的陷阱”等書分析了中國的隱患,指出官場上少數人以改革之名行腐敗之實的問題。何清漣的其他一些著作,比如”當前中國社會結构演變的總体分析”則分析了中國當權各利益集團精英在改革中的形成過程,指出中國的腐敗已經由80年代初的個人腐敗過渡到90年代中的組織腐敗,再到現在的制度性腐敗。而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權貴透過權力掠奪國家資源,轉公為私,使工人農民成為社會的邊緣人,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羊城晚報提出采訪要求何清漣吃了一惊*

何清漣所寫的衹是一家之言,但卻受到壓制。她被視為理論界的异議人士之一,政府不准報刊雜志刊登她的文章,甚至于發表對她個人的專訪。何清漣對美國之音說,其實”羊城晚報”在采訪她的時候,已經刻意避免涉及政治、批評社會或是談論她的學術觀點:“采訪的內容其實沒有什么触動他們的地方。因為羊城晚報的記者打電話來說,想采訪。我都吃了一惊。我就問他你是不是才來晚報工作,他說來了几年了。那你是不是跟外界沒有打交道,消息比較不靈通?他說, 羊城晚報已經想過了,采訪不涉及批評社會政治以及我的學術思想的問題。”

何清漣說, 采訪內容大都涉及她的個人生活和和對婦女等社會一般問題的看法:“其實衹是問了一些大家關心的。我寫書拿了多少稿費了,為什么不喜歡別人談我的私人生活,對深圳的評价等。4月24號結果就發表了。題目是‘何清漣我的聲音是獨立的’。當然記者的評价是比較高的。”

何清漣畢業于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1988年獲得上海复旦大學經濟碩士學位。她先后在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任教。目前在 “深圳法制報” 任職。”羊城晚報” 因采訪何清漣被點名批評,今后何清漣在國內還能有發表的渠道嗎?何清漣說:“發展很困難,這樣一來就不能連累別人。”

至于學術研究,這位多年從事研究工作、著作甚丰的學者顯得十分無奈:“從去年幵始,單位要我每天坐班,這樣就沒有時間從事學術研究、寫文章。本來時間就很少,有形無形的四面八方的壓力,學術研究的空間就很小了。”

在中國,由于發表不同意見而被壓制的不止何清漣一人。在長江三峽工程問題上多次對政府發表批評意見的原 “光明日報” 記者、作家戴晴說,在中國,獨立知識分子很難講話:“1989年以前可以出書,寫專欄,全國很多雜志歡迎我的文章。天安門事件后,我就失去了這种權力。可以在香港和台灣發表,但我是大陸公民,讀者在大陸。所以希望在國內發,根本不可能,換名字也不行。后來在網上發表一些,但凡是發表的,報紙網頁都被封。基本上就是憋死你。成為一個沒有聲音的人。”

戴晴說,何清漣等獨立知識分子希望要把自己的研究、智慧貢獻給社會,希望社會更健康地發展。她說,中國政府強調需要穩定,但應允許不同聲音,這樣最終對社會有好處:“有不同的聲音是保証社會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個社會衹有當局強權,一個聲音,那么這個社會一定是窒息的。一時安靜,但可能有突發事件。比如革命。對政權本身不穩定的。更不要說, 一個健康的社會要保証每個公民都有言論自由。”

原載《美國之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紀元專欄】 陳奎德: 反智主義回潮 (5/14/2001)    
  • 《羊城晚報》周刊專訪何清漣,惹中宣部嚴厲處理 (5/12/2001)    
  • 直言制度化腐敗 何清漣觸怒中央 (5/11/2001)    
  • 中宣部責令嚴處《羊城晚報》周刊 (5/11/2001)    
  • 何清漣: 當年政治“波普” 今日文化“波普” (4/21/2001)    
  • 何清漣:稅收善征 還要善用 (4/21/2001)    
  • 何清漣:“高薪”就能養廉嗎? (4/21/2001)    
  • 何清漣:談公務員的引咎辭職 (4/21/2001)    
  • 何清漣諷刺“三個代表”新作遭查禁 (4/21/2001)    
  • 何清漣: 另類社會權力──黑社會組織 (4/17/2001)    
  • 肖雪慧: 經濟學家的異類──何清漣 (4/17/2001)    
  • 何清漣 : 小農階級:一份沉重的歷史遺產 (2/9/2001)    
  • 何清漣:中國消化不了小農階級 (2/4/2001)    
  • 當前中國社會結构演變的總体性分析 (10/6/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