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珊瑚白化可能是它求生存的一种努力過程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4日訊】 (法新社巴黎十三日電) 一名研究人員說,一般廣泛擔心珊瑚白化是因為地球暖化造成大量死亡的一种跡象,不過事實上,白化是珊瑚的一种机警行為,使得珊瑚得以渡過气候變化而存活下來。

環保人士認為珊瑚白化是地球暖化的象徵。他們說,海水溫度升高是生長在珊瑚內的棕綠色海藻大量死亡的元凶。

這些藻類是「共生體」–它們与數百万被稱為珊瑚虫的小生物共生,而這些珊瑚虫构成岸礁的复雜地形,猶如公園般的美麗。

假如海藻消失,珊瑚的顏色會成變白色,而珊瑚白化被認為是岸礁遭到嚴重破坏或珊瑚瀕臨死亡的一种跡象。

不過紐約水族館奧斯本海洋科學實驗室的貝克暗示說,珊瑚白化另有原因。

他對海水溫度突然巨幅升高可能對岸礁造成致命的破坏并無异議,就像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圣嬰現象期間,太平洋熱帶島國所出現的情況一樣。

不過他暗示說,珊瑚白化可能是一种演化企圖,目的在因應這种變化。

他在巴拿馬的圣柏拉斯群島的十六個地方,移植六种加勒比海地區的珊瑚,將深海的珊瑚移植至淺海或將淺海的珊瑚移植至深海。

從深海被移植至淺海的珊瑚,顯示出更多白化現象。

這种現象并不令人感到惊訝,因為淺海海水的溫度比深海海水的溫度高,而可對微生物造成傷害的紫外線,在淺海也比較強。

不過讓貝克感到訝异的是,那些「上移」的珊瑚存活的情況胜過「下移」的珊瑚的存活情況,盡管兩者都有白化現象。

移植一年之后,二十四株「上移」的珊瑚都沒有死亡,雖然有十一株出現部分或嚴重的白化現象。

而「下移」的珊瑚死亡率較高,三十七株當中有七株死亡,而死亡的珊瑚并沒有白化現象。

隨后貝克對這些被移植的珊瑚檢視藻類的DNA。

他在「上移」的珊瑚發現藻類有明顯重新分類和集中現象,而在「下移」的珊瑚中則未發現藻類有任何變化。

他說,換句話說,那些被移植至淺海、海水溫度較高的珊瑚,藉著白化現象丟棄共生的海藻,使它們得以迅速被「替代的海藻」寄生,如此一來,珊瑚即可在更惡劣的條件下存活下來。

貝克在英國「自然」科學周刊刊出的報告中說,白化是珊瑚求生存的長期行為,也解決了有關珊瑚的「似是而非」問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狂採馬尾藻海底花園告急 (5/20/2001)    
  • 香港淺水石灘珊瑚區的裝甲兵 (5/20/2001)    
  • 大量採割馬尾藻海底花園告急 (5/19/2001)    
  • 百萬紅海參現香港東面水域果洲群島 (5/14/2001)    
  • 瀕危物種資源中心開幕 (5/10/2001)    
  • EP3助大陸提升偵察能力 (4/20/2001)    
  • 來自自然的音樂 (3/24/2001)    
  • 香港果洲傾倒淤泥破坏海底奇觀 (2/26/2001)    
  • 香港珊瑚媲美加勒比海,保護政策令人擔憂 (2/25/2001)    
  • 澳洲珊瑚礁區魚類大量神秘死亡 (2/14/2001)    
  • 潛水勘查 海底未遭污染 (2/10/2001)    
  • 千吨油污染台南海域 (2/4/2001)    
  • 溫室效應比所預料的更嚴重 (1/23/2001)    
  • 全球四分之一珊瑚礁已經消失 (12/13/2000)    
  • 全球四分之一珊瑚礁已經消失 (12/12/2000)    
  • 珊瑚礁复育新招數:用養殖方式繁衍 (12/11/2000)    
  • 地中海珊瑚礁變色 海島恐失防侵蝕屏障 (11/25/2000)    
  • 美科學家通過珊瑚礁研究厄爾尼諾現象 (10/30/2000)    
  • 珊瑚揭示全球气候變化過程 (10/26/2000)    
  • 香港東部海域意外發現珊瑚礁群 (10/24/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