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性新聞

海地強震死5萬 300萬受傷 全球聯手救災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大紀元綜合報導)西半球最貧窮國家海地遭遇百年強震,海地紅十字會人員今天(14日)表示,海地12日大地震的死亡人數可能多達4萬5000至5萬人,另有300萬人受傷或無家可歸。

海地紅十字會助理協調員傑克森(Victor Jackson )說:「沒人知道精確數字,也沒人能證實任何數目 。我們的組織認為,已有4萬5000至5萬人死亡。」他表示:「我們也相信全國的災民多達300萬人,他們或者受傷,或者無家可歸。」

聯合國駐海地代表團的發言人今天表示,海地12日遭大地震侵襲後,至今已證實有36名聯合國人員喪生,還有約170人失蹤,是這個國際組織有史以來遭遇的最慘重災禍。

在海地,數以萬計海地民眾連續第二個晚上露宿街頭,屍橫遍野。對於這次地震的死亡人數,海地總統普雷瓦爾沒能給出一個官方的估計數字。他說:「我不知道……到目前為止,我聽到是5萬……3萬。」

12日規模7的強烈地震,使得海地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大部份地區被夷為平地。海地官員提出死亡可能超過10萬的驚人數字。

全球聯手救災

聯合國及國際救援機構正緊急將救援物資、食物及醫療空運送到慘遭地震重創的災區,但當地機場、道路及供電設備的損毀,可能延誤救援行動的速度。一位聯合國人道事務發言人說:「這將是後勤的重大挑戰。」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機場塔台的電力中斷,意味著救援飛機只能在無線電協助下採用目視降落。同時,燃料補給及貨物裝卸設備該如何取得,仍是懸而未解的難題。

在華盛頓,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天(14日)對海地震災迅速作出回應,他向海地人民保証不會對他們坐視不顧,承諾提供1億美元作為立即的地震援助,並將提供所有的國力協助他們。奧巴馬說:「我們向海地人民明確保証,你們不會被遺忘。」

而美國軍方今天則表示,將從陸軍第82空降師(82nd Airborne Division)調派3500名兵員,前往海地協助救災和維安。

陸軍少校斐寇爾(Brian Fickel)表示,第82空降師第1批100名士兵,預定今天抵達海地,將立即展開迎接大批部隊陸續抵達的準備作業。此外,五角大廈還將派遣一艘航空母艦和3艘兩棲艦艇,其中一艘可載運2000名陸戰隊員。

應美國總統奧巴馬之請,兩位前總統小布希(GeorgeW.Bush)和柯林頓(Bill Clinton)欣然同意協助海地賑災努力。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形容海地這次蒙受的地震災害是「無法想像的」,並且承諾美國將提供長期的幫助。

世界銀行表示,它將提供1億美元的緊急資金,以支持海地的恢復和重建項目。世界銀行還派遣了一個工作小組,幫助評估損毀程度及損失,並協助恢復計劃。世界銀行在太子港的辦事處也已被摧毀。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聯合國將立即撥款1000萬美元進行賑災。歐盟宣佈為這個貧困國家提供430萬美元的援助。

冰島、法國、英國和其它幾個歐盟和委內瑞拉等拉丁美洲國家都紛紛向加勒比國海地派遣搜救隊和運送緊急救援物資。加拿大派遣了一艘軍艦、軍用直升機和載有醫療用品的飛機以幫助海地,並在必要時疏散加拿大公民。

巴西下令向海地運送1000萬美元的援助和14噸食品供給。巴西國防部長內爾松‧若賓已前往海地協助救援巴西軍人的工作。聯合國在海地的部隊大部份由巴西軍人組成。其中許多人下落不明。



哥倫比亞首批救災隊14日前往海地。(AFP)

亞洲伸出援手

亞洲國家領導人今天根據他們面對自然災害的經驗,對遭到震災蹂躪的海地提供援助。

海地發生毀滅性的災難,對印尼而言可說感同身受:印尼西部外海2004年發生大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14個國家約23萬人喪生,其中半數是印尼人。

在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於越南舉行的一項會議中,印尼外交部長馬提(Marty Natalegawa)表示:「作為經歷類似破壞的國家,我們對海地所發生的事感到非常哀傷。我們呼籲東協各國,當然包括我們在內,應竭盡全力給予援助。」

中國派出的救難專機已經在14日飛抵海地,載運10噸帳篷、食品和醫療設備。隨同專機有一支60人組成的地震緊急救援隊。中國西南部在2008年5月發生大地震,造成近9萬人死亡和失蹤。當時世界各國曾對北京伸出援手。

同時,澳洲初步將捐款903萬美元,用於緊急人道救濟和協助重建,其中約1/2經費提供緊急飲水、食物和臨時住所,剩餘部分用於災區復原。

日本外務省官員指出,日本將提供500萬美元援助,以及價值33萬美元的帳篷和毯子。一個由4人組成的考察團也將前往災區,以瞭解日本可以提供何種協助。

南韓外交部表示,南韓將提供100萬美元緊急人道救援,並考慮派遣救援隊前往災區。

「屍橫遍野」災民亟待救援

但在慘不忍睹的災區,仍未見到任何有組織的搜救動員來協助拯救受困瓦礫堆中的人民,或是搬運屍體。這裡的醫生也沒有足夠設備為傷患診療。

劫後餘生的海地災民,今天仍露宿在公園或馬路上,害怕餘震再次發生。強震過後,家園盡成廢墟,政府機構建築傾頹毀壞,無數人被應聲倒地的屋舍活埋。

海地首都12日遭規模7.0強震侵襲,成千上萬市民恐已喪命,許多人據信仍受困在斷垣殘壁之下。生還者不敢回到搖搖欲墜的家中,只能露宿在空曠處。成群的婦女在夜幕中哼唱著傳統宗教歌曲,為罹難者祈禱。

克里奧莊園旅店(Hotel Villa Creole)員工杜馬(Dermene Duma)在地震中失去4名親人,他說:「他們吟唱聖歌,因為他們希望神做點事。他們希望神幫助他們,我們都一樣。」

旅店在強震中毀損,外籍人士克難的睡在旅店游泳池畔,許多受傷的民眾在旅店門外打地舖。一些災民茫然無助地四處遊蕩,望著太子港殘破而混亂的街道,忍不住哀傷啜泣,絕望地等待外援到來。

在丘陵起伏的太子港市,隨處可見死屍橫陳:在坍塌傾頹的磚瓦下、在道路兩旁、或是堆在卡車上。屍體也陳列在人行道上,一具具整齊地用被單或毯子裹著。廢墟中不時傳來呼喊哭叫的聲音。

滿目瘡痍的太子港仍然餘震不斷,居民試圖搶救受困磚瓦底下的人們,赤手空拳挖掘搬運厚重的水泥塊。人們掄著大錘子,在倒塌的廢墟中奮力敲碎厚重牆板,搜尋生還者的蹤跡。

據法新社記者現場描述,海地的學校、旅館、醫院和總統府都傾頹倒塌;還被壓在成堆磚瓦底下的災民哀號待援。記者說,太子港「幾乎被夷為平地」。

國際紅十字會已設立一個特別的尋人網頁,幫助在致命大地震中被拆散的海地家庭,能夠儘快團圓。

紅十字會一名主管齊默曼說:「這個名為家庭聯繫的尋人網頁,目的在加快失散家庭成員恢復連繫的過程。」

齊默曼指出,在目前階段,尋人網頁可讓海地當地及國外的民眾登記失聯的親人名字,一旦他們的查詢有結果時,就會公佈出來。



海地災民排隊領水(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