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自然

台灣陽明山國家公園後火山活動景觀



從台灣台北縣所見的大屯火山群

大屯火山群為台灣最大的火山群,係由二十多座火山所組成。在280萬年前,由於太平洋板塊擠壓歐亞板塊,將歐亞板塊抬升,太平洋板塊隱沒入地底熔化成岩漿,當地底壓力過大時,岩漿便隨著斷層裂縫噴出地表,因此造成了大屯火山群的首次噴發。

這場激烈的噴發直到20萬年前才停止,在噴發當時此地只是一片略高於海平面的丘陵地,如今海拔卻有一千多公尺,同時,區內也形成了錐狀火山、鍾狀火山、火山口、爆裂口、火口湖、堰塞湖、噴氣孔、溫泉等自然景觀。

為了對這一大片的自然遺產進行完善的規劃和管理,民國74年政府將其設立為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為台灣唯一以火山地質為保護主題的國家公園。大屯火山群劇烈的爆發活動如大量的岩漿噴流、大量火山灰、火山彈、火山碎屑物爆裂、火山地震等現象已經停止了20萬年,如今在園區內只留下了火山活動末期的現象,如地熱噴氣孔、地熱井、溫泉、熱水蝕變帶等小規模的活動,稱之為「後火山活動」。

地熱噴氣孔:

火山外殼雖然已經冷卻凝固了,但是內部仍然保有高熱的溫度,當滲入的地下水被地下熱源加熱成為高熱高壓的蒸氣,沿著岩石裂隙上升,噴出地表時便形成了地熱噴氣孔。



大磺嘴〈硫磺谷〉地熱區的地熱噴氣孔正噴出高熱的蒸氣



地熱井:

在地熱區以人工鑽井的方式將地下熱能導引出來,其型態大部分都是高熱的蒸氣和熱水。地熱的用途很廣,可加入溪水調和成人工溫泉,也可以做為發電、溫室加溫、木材乾燥等使用。



地熱井正噴出高溫的水蒸氣



溫泉:

當火山內部經熱源加熱的地下水因靜水壓力而上湧,並隨著岩石裂隙流出地表,便形成我們所謂的溫泉。因為地層組成的礦物不同,所以溫泉溶解的礦物種類多寡也都不相同,因此有硫酸鹽泉、碳酸鹽泉、鐵質泉等分別,一般的俗稱則為青



地熱井加入溪水可調和成人工溫泉





隨著岩石裂隙流出地表如白乳般的溫泉



熱水蝕變帶:

地熱區內的岩石,因為長時間受到高熱酸性水蒸氣、溫泉的蒸煮而使得質地腐蝕轉變的一種特殊現象,這其實就是岩石內的各種礦物成分依照一定的秩序逐漸扣除的作用。而黑色結晶的含鐵礦物最容易和熱酸水起作用,形成紅褐色的氧化鐵〈鐵銹〉或是灰黑色的硫化鐵,所以在地熱區附近地面上,常可看到大量的銹色和黑色色斑的現象。



熱水蝕變帶的岩石景觀

磺泉、白磺泉、鐵磺泉。

在新北投東北方,位於大屯火山山腳下的大磺嘴〈硫磺穀〉地熱區是一座山谷凹地,遠在清朝康熙年間,即有人來此開採硫磺,早以出產硫磺及溫泉著稱。這裡也是大屯火山群南側的邊緣,是火成岩和沉積岩分佈的交界處,同時又有金山斷層通過,加上完整的後火山活動自然景觀,是一座觀察火山地質、地形最好的大自然戶外教室。配合方便的交通動線,非常適合闔家在假日來此作一趟既休閒又能增進知識的健康之旅。@*

* * *

參考資料:

1.《大屯火山群》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發行

2.《臺北市大自然戶外教室》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發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