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薄膜太陽能電池研討會 產研學大集合

【大紀元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中壢報導)中央大學與財團法人金屬研發中心共同主辦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設備設計研討會」,15日集合近兩百位產研學界人士。與會人士普遍認為,薄膜太陽能電池,絕對是廿一世紀替代能源的重要選項。台灣必須朝跨領域整合、自製設備、人才培育等方面重點突破,才可望在全世界激烈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研討會也同步舉辦「太陽能電池創意應用實作競賽」,共有九所大學、廿二項作品進入決賽。學生天馬行空創意發想,利用太陽能開發不間斷監控系統、讓「戰鬥陀螺」不斷旋轉、開發警報拐杖傘、太陽能廚餘處理機、太陽能紫外線強度計、太陽沙灘按摩椅,還有太陽能萬用大涼亭,以世足賽章魚保羅作發想,造型超級吸睛。

活動由中央大學機械系利定東博士(前美國應用材料公司退休之資深處長)所規劃,利教授在美國矽谷工作長達廿多年,上學期應國科會「伯樂計畫」的邀請下返台任教。專長在IC半導體技術及製程整合的他,堪稱全球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設備專家」。應他之邀,國內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設備專家齊聚一堂,包括台大機械系黃漢邦教授、工研院綠能環境研究所童遷祥所長、中科院科技推廣組游欽宏組長等貴賓。

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表示,國科會去年推動的「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由中大與台大共同規劃,政府五年內將投入300億經費,其中太陽能光電列入A級計畫,換句話說,將會優先推動。台灣的太陽能發展製程經驗豐富,必須朝自動化製程、系統整合邁進,本土人才的培育上尤其關鍵。中大受教育部支持,與大同大學、元智大學、中原大學和清雲科大等校共組聯盟學校,將透過此教研平台彼此學習激盪。

中央大學機械系主任蕭述三說,國內半導體、石化、電子、面板等產業龍頭,近年來都相繼投入太陽能產業,讓太陽能產業更加「火熱」。根據美國Clean Edge公司預測,世界太陽能發電產業將以平均年增率20%以上快速成長,成為眾所矚目具有高度發展潛力的替代能源。

台灣具有相當豐富的光電製程經驗可輕易切入薄膜太陽能領域,但要增加國際競爭力,與美日等國分庭抗禮,設備廠仍面臨起步時間落後國外設備大廠、關鍵製程技術不足等挑戰。盼藉此研討會,產學研界共同合作,以提高我國關鍵零組件自製率,建立完整之薄膜太陽電池設備與關鍵零組件之本土化產業供應鏈,為台灣設備產業開創新契機,站上國際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