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灣成大研發 II型1號混合火箭發射成功

【大紀元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孫幗英台南採訪報導)由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科技中心主任趙怡欽特聘教授所率領的混合火箭團隊,新研發的「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在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海邊發射成功,為台灣火箭工業發展寫下新的紀元。

「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除按原設定的軌道穩定飛行,並全程取得遙測資料與數據,領先創造國內學術單位自主研發、百分之百台灣自製火箭成功升空的新紀錄。

歷經10年關鍵動力研發以及兩年系統設計與整合的「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 2010年10月13日於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海邊進行測試驗證,下午4時30分火箭成功發射升空,發射仰角約85度,飛行高度約8公里,起飛至遙測訊號消失,歷時約90秒。除火箭按設定的軌道穩定飛行,遙測通訊系統也成功回傳火箭運行資訊到地面站,顯示自行開發的火箭本體與各次系統模組的技術已達世界水平。

混合火箭可視為攜帶液態氧化劑的固體推進系統(solid propellant),兼具固體推進器與液體推進系統的優點。

10年前,趙怡欽帶領研究團隊進行混合火箭推進系統的研發,2009年5月完成「成大Ⅰ型」30公斤推力等級氧化亞氮(N2O)混合火箭,並成功發射六枚。又歷時一年的努力,成功開發成大II型混合火箭。成大II型混合火箭長度為3.6公尺、外徑約16公分、起飛重量68公斤,火箭推力為300公斤推力等級。趙怡欽預估3至5年將能探測100公里以上高空。

趙怡欽表示,成大II型混合火箭造價僅約30萬台幣,相對相同規格軍用或太空用火箭一枚造價動輒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以上,大幅降低成本。加上所使用燃料及氧化劑的來源取得容易,沒有出口管制的問題,是低成本、卻高安全性並隨時可以量產出貨的火箭。



「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10月13日在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海邊準備發射。(成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