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輔經驗

用真誠與堅忍去改變他

宇方回到家,總是嘰嘰喳喳說著她學校裡的點點滴滴,一會兒誰送了糖給誰吃,一會兒又是誰被處罰不准下課。今天有多少男生打了女生、明天又誰跟她玩公主的遊戲。這些事情跟我的小學生活不相上下,只是頻率變多了,情況也變的更多樣化,因為大人的世界變的比以前更複雜了。

近幾年來離婚率的攀升讓孩子們常得被迫提早適應大人世界的分離甚至怨懟,小小年紀也可能要面對「選邊站」的無奈,信任與安全隨之被抽離,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多的焦慮與緊張。

更辛苦的是,這樣的孩子一旦入學之後,必需有人能夠以十分瞭解、體恤又智慧的手法帶領著他們盡快的在團體中找到心靈與身體歸屬的位置,否則他們的焦慮與緊張容易成為不定時的炸彈,炸的班上秩序大亂、炸得人心疏離。而他們也成為制式管教方法下黑名單的常見客了。這也成為許多行為偏差的青少年的兒童寫照。

因此,宇方口中常出現被處罰或者常造成同學不愉快的名字,是我很注意聽的對象。我的專業經驗中這樣的孩子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而我們也聽過不少老師無奈的說法:「我只是帶班不帶他的家,」「他們家的經濟不是我能幫上忙的,」「我只教他兩年啊,」無奈的心聲,代表著無奈的人生,難怪現在的社會已經有許多人不再認為老師是人師,也不再成為孩子人生價值觀的表率,這樣的損失不只是教師崇高地位的下降,也實非國家之福。

一個無助的孩子可能比一個無奈的大人更容易改變,這類孩子們的契機,可能在於他們還有著單純的心靈。其實,只要善用人性中的真誠與堅忍的不放棄,或許他們不會像吃了特效藥一樣立刻安靜乖巧。但是,真誠與堅忍的溫暖卻會如智慧的火花,常在不意其的情況,會溶化了孩子緊張焦慮的外殼,讓孩子善良的本性顯露無疑。就像宇方說的:「媽媽,我發現他不笨!我發現他可以來跟我學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