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科技拓展外交 中央大學太遙中心協助東南亞遙測人才培訓

【大紀元10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中壢報導)來自東南亞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五國、27位官學研界人士,9月27日起一連十天在中央大學進行「2010東南亞地區衛星遙測基礎人才培訓」。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陳繼藩教授表示,台灣的福衛二號衛星影像及實際應用,在亞洲具領先優勢,是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取經」的重要對象。希望透過衛星遙測協助鄰近國家對民生、環境變遷的重視 ,進而加強國際間遙測技術之合作交流。

國科會國際合作處和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共同舉辦,響應世界科聯(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ce Union, ICSU)推動全世界科學研究培養各國基礎人才,並執行國科會東南亞科技外交計畫,中央大學於94年度開始舉辦第一屆東南亞地區太空科學基礎人才培訓研討會,今年已邁入第六年,每年均廣受好評,成功拓展我國的科技外交。

今年培訓重點仍以太空科技衛星遙測為主,並強調我國福衛二號的衛星影像及實際應用,繼續舉行太空科技衛星遙測的培訓及研討會,訓練東南亞各國在衛星遙測基礎學理及實際應用的人才。

中央大學太遙中心近年來與日本、韓國遙測產、學界有密切的合作關係,本屆培訓研討會特邀請日本、韓國專家學者來台專題演講,包括日本東海大學長幸平(Prof. Kohei Cho)教授、韓國仁荷大學李奎成(Prof. Kyu-Sung Lee)教授、日本資深研究員向井田明(Mr. Akira Mukaida)等,介紹遙測技術之尖端應用,讓學員獲益匪淺。

日本長幸平(Prof. Kohei Cho)教授研究全球氣候變遷,在北海道鄂霍次克海實驗測量冰原厚度,利用小船鑽井探測,再透過衛星光譜資料交叉比對,以掌握其變化情形。台灣的福衛二號因飛行軌道每天通過該區域、且有兩米的高解析度,引起長教授之重視,盼有機會展開國際合作,進行冰原之大規模的監測。

陳繼藩教授表示,參與的成員集合了東南亞年輕科學家、大學教授、政府官員等,他們對台灣的衛星遙測應用興趣濃厚,研習期間還參訪國家太空中心,返國後可望貢獻所學,在環境監測、國土保育上盡更多心力,並促進亞太地區遙測技術更多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