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南宋人文講座 煙雨江南類台灣

【大紀元2010年1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平平台中採訪報導)中國歷史五千年,從宋朝開始出現偏安政局,台灣遠在天邊,是海中金鼇,但南宋、台灣的政治情況驚人的相似,正統的中華文化也在這裡紮根。正逢台灣故宮博物院舉辦「南宋特展」,本報11月也開辦講座,日前邀請講師從南宋的茶、花、畫來講解當時的文化概況,在台中耕讀園內,共同品味煙雨江南人文薈萃的精緻生活。



南宋講座與會合影.(攝影: 古廷財 / 大紀元)

南、北宋文化因環境差異很大,在經典作品一覽無遺。從北宋郭熙《早春圖》到范寬《谿山行旅圖》,邱馨賢帶領讀者分析畫作的視野逐漸降低,替代的是人文精神的逐漸揚升;而到了南宋流行的「馬一角」「夏半邊」等大量的留白,畫面重點移到作品邊角,展現了當時人對政治的恐懼、出世的嚮往。

另外,從南宋的銀盤、瓷器來看,多半都有花的裝飾,雖不明顯,但善用花形隱藏器物之間,現代人或許沒有這種閒情雅致了。邱馨賢透露,台灣研究南宋的學者不多,因為南宋跟台灣的很多狀況相似,在肅殺的年代,學者為了不牽扯政治問題,因此多轉向研究其他主題。

講座現場除了有南宋書畫作品解說,還有好茶品茗,以研究野茶著稱的白宜芳當日準備了封存十八年的徑山茶,與讀者分享,茶樹產於浙江徑山寺,唐末,該寺僧侶種植茶樹,並以之供佛,並沒有在市面上流傳;南宋時期,日本僧侶赴浙研究佛法,也將茶樹種子與製茶、飲用方法一併帶回,成了日本茶道的起源。

本報舉辦的系列講座,讓讀者從最容易接近的茶、花、畫來體會古代文人的內涵,更有助於讀者瞭解南宋文人的精緻品味,有興趣的讀者請繼續留意本報的系列講座相關訊息。



曾經赴日本研習花道的王國忠則在現場教授如何插花,他認為,花藝的核心價值不是觀賞,而是靜心修身。(攝影: 古廷財 /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