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操演偵測不明目標 台海軍:疑水下漂流物

【大紀元2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施馨堯台北2日電)海軍左營外海操演27日「接觸疑似水下不明目標」。海軍今天說,最初研判「可能為潛艦」,但經聲納判斷與海空聯合搜索,目標非潛艦,也非鯨豚;可能是水下不明漂流物或突出物。

海軍年度海鯊99-1操演支隊 1月27日上午11時於左營外海實施操演時,在操演區外「接觸疑似水下不明目標」。國防部上午在記者會中再度說明與不明目標接觸的過程與研判步驟,希望釐清外界疑慮。

海軍 168艦隊戰隊長李東昉說, 1月27日當天,S-70C反潛直升機在上午11時15分發現水下不明目標後,軍艦開始協同S-70C實施目標定位。

李東昉表示,中午12時 2分發現水下不明目標接觸,隨即追蹤目標,最後在下午2時7分失去目標接觸。

李東昉進一步說明當天目標研判過程。他指出,聲納接觸水下不明目標後,按照聲納鑒別的 7大步驟實施目標研判與目標等級。而目標等級分為「非潛艦」、「可能為潛艦」、「極可能為潛艦」、「確定為潛艦」4部分。

李東昉指出,當天11時15分聲納第1次接觸水下不明目標後,隨即在中午12時2分獲得另一接觸,根據回音性質與聲納鑑別結果,最初研判「可能為潛艦」。

他說,後續繼續進行4小時海空聯合搜索。從11時15分到下午2時7分的追蹤期間目標聲納接觸是斷續的。

他說,目標物沒有迴避,從接觸目標物到脫離為止,目標物的活動範圍約只有 2浬,與洋流流速大約相等。此狀態不符合潛艦在遭受偵測後,採迴避運動的特性。

他表示,在下午2時7分失去接觸後,海空兵力實施搜索,直到傍晚6時7分都沒有後續接觸。

李東昉指出,綜合研判,排除目標為潛艦。他說,目標物在水下活動的深度無法研判;另外,根據回音性質判斷,是硬的東西,不是類似鯨豚的混雜回音。有可能是水下不明漂流物,例如貨櫃,或水下突出物,這部分無法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