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涯

魔術師的7堂課(3)

就身體語言而言,我們的臉龐是全身上下最具表達力的部分,在任何互動中,它也是我們第一個停靠港,因為我們自然而然會去看對方的臉。

我們臉上發出的信號多於身體其他部分,因為臉的兩側各有二十二條肌肉共襄盛舉。

人們容易相信臉孔告訴他們的訊息,而非說出口的話。如果我們說我們受憂鬱所苦,你會預期臉上出現沮喪的表情。

如果我們對某人說我們非常不喜歡他,臉上卻綻放笑靨──人家會相信的是你的臉。在類似這種出現不搭軋(或缺乏一致性)的情況,我們不會相信說話的內容,而會相信「視覺」。

法國神經心理學家葛隆‧杜鄉(Guillaume Duchenne de Boulogue)對人類臉部的肌肉很有興趣,他發現笑容是由兩組肌肉控制的--顴肌(zygomaticus)和眼輪匝肌(orbicularis oculi)。

真誠或「有感而發」的笑與眼部息息相關。杜鄉提到:「第一種肌群(顴肌)會遵照意志走,第二種(眼輪匝肌)則唯有靈魂的甜美情感可以操控。」

嘴唇隨笑容產生的位移是由臉部肌肉控制。這些肌肉功能繁多,可獨立運作,也可相互合作。這就是為什麼你會出現不對稱或「歪向一邊」的笑。關於你的感受,一邊嘴角訴說著一段故事,另一邊卻透露了另一段─快樂與痛苦。

近乎完美的歪嘴笑的典範,是由影星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展現(在他不揮鞭的時候)。嘴唇會清清楚楚地洩露我們與笑容無關的感受。它是所有情緒的明確指標。

身體語言的聲音面

重要的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副語言。說話的非言語層面即「副語言」( paralanguage)。「para」這個字首源於希臘文,是「並行」或「超越」的意思。

根據英國雪菲爾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語言學系二○○八年五月的研究,一篇名為〈完美聲音配方〉的報告提出一些有趣的發現。

研究人員試著為完美的男性及女性聲音「調製配方」。語氣、速度、風格、每分鐘字數和抑揚頓挫等皆為配方的原料。在分析最高分的聲音後,混音工程師和學者針對理想聲音應包含的成分,編寫出一套數學公式。

研究人員發現,理想的聲音每分鐘的字數不應超過一百六十四個,句與句的抑揚頓挫之間應停○.四八秒。

研究人員也發現,與信任、信心等正面特性有關的聲音特質得分較高。因此這些能創造完美的聲音。一如我們先前所說:重要的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副語言。

手勢暗藏玄機

手部或許是我們全身上下最自動配合的部分。我們用它來打招呼、闡述說話重點和表達我們感受的情緒。我們天生就會在談話中運用我們的雙手。

事實上,大腦與手部之間的神經連結數量多於身體其他部分:手占了總數的二十五%,手臂也占了十五%。

一個人的手部活動會對我們傳遞許多訊息,而出於我們意志的手部動作也會影響他人對我們的觀感。

一般認為,藉由手部動作輔助,我們可以把訊息轉達得更清楚。你會看到說話最有力的人多半會運用許多手勢來強化論點,而且運用的時機與說話是同步的。

因此,除了臉部以外,我們的手部是全身最富表達力和溝通力的部位。以手部表現為題的實驗至今仍持續進行,而實驗結果一再顯示,把手「藏起來」的人,會帶給對方負面印象。

所以我們的雙手在我們與人相處時如此重要(就算是下意識的動作),這就意味著,為了激發信任及給予正確的印象,你的手必須讓人看見。

然而,我們必須小心,因為我們的手會透露線索給觀察敏銳的聽者,他既然能接收正面的能量,就也能接受負面或焦慮。@(待續)

摘編自 《假如你能看穿我的心》 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