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美國人物:教育家馬克辛.格林

【大紀元2月5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2月 04日報導)馬克辛·格林是一位教育家、哲學家。多年來,她努力提攜其他教育工作者、藝術家、兒童,推動社會正義,提倡發揮想像力的藝術。

馬克辛·格林90多歲了。她是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的退休教授。從1965年起,她就在那裏教授哲學和教育。她現在每個學期依然在那裏給要當教師的人上課。她的課堂總是座無虛席。

對格林來說,教書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呼召。她說:“大部份教師都試圖將自己強加於人。我認為教書應當是幫助人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信仰和問題。我堅信有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世界上有一些真正的難題。”

作為一個教育家、幾十本書和許多學術論文的作者,格林聞名世界。但格林從來不自高自大。她始終學而不倦,保持著好奇心。

她說:“大多數人只是悶在小屋子裡,從來不向外觀望甚麼是可能的。有一種生活方式是讓你自己不是朝向確定性,而是朝向可能性。另外,我看重想像力,因為想像力所說的是應當有甚麼,可以有甚麼,或者,假如事情不同會怎麼樣。我在教學中非常強調這一點。”

馬克辛·格林在學術圈內因其對存在主義的論述和對其他有影響的現代哲學的論述而著名。但是,她對紐約市公立學校這種形而下的實際問題也非常有主見。她2005年提倡創立了“藝術、想像與探索高中”。1976年以來,格林是林肯教育藝術中心研究所的哲學家。這個研究所為教師提供深入的視覺和表演藝術培訓。

她說:“這個研究所最讓人喜歡的一點就是,那裏的工作坊是由藝術家主持的。例如,到舞蹈工作坊學習的教師不是要學成舞蹈演員,而是學習舞蹈這種媒介,以及如何向學童教授舞蹈。我喜歡看一些藝術家教學。他們試圖把他們擁有這種神秘的、創造性的東西翻譯成其他人也能懂的東西。這是很奇妙的。”

林肯研究所的所長斯科特·諾普-布蘭東說,格林創辦的這些工作坊最奇妙的或許是,這些工作坊引起了教師之間的對話。他說,格林獨特的教育方法是讓教師盡力理解學生的獨特觀點,這跟當今許多學校的標準教學方法形成鮮明對照。

諾普-布蘭東說:“大部份的教育都試圖屏蔽這種理解,讓人不知道在歷史之前,在知識之前人們有一種歷史感,文化感,學習方式感。馬克辛認為,我們不僅要注意這些事情,還要尊重並利用這些感覺,把它們當作是正面的教育價值,而不是應當摒棄的東西。她不要讓人失去他們的自我認同。在這種意義上說,她給學習帶來了一種真正的人文關懷。”

格林所創立的那些學習群體可以讓人們以一些新的方式想像社會。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的主任卡洛爾·索爾茲說,在《自由的辯證》以及《學習的風景》等書中,格林強調在教育和生活中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重要性。

索爾茲說:“在思考無論是一個兒童還是一個成年人欣賞一件藝術作品的時候,你可以想到這個人理解了這件藝術作品的某些東西,也理解了他們自己某些方面。在理解自己的過程中,有時候也能理解他人。理解了他人,就不能再把他推開,把他當成非我族類。假如你做到了這一點,你就有了那種想像世界的能力。”

教師馬利·布洛克1983年在維吉尼亞州初次遇到格林。格林當時剛剛從紐約市飛到那裏,頭戴頭巾,手拿香煙,給波洛克和其他一些中學教師講藝術教育。

布洛克說:“現在公立學校的教師成分很複雜。有些人很不開放。馬克辛來了,她談論要做一些必須做的體面事情。這是一種道德態度。這種思想讓所有的人發生變化。你從來不會遇到一個見過馬克辛的人不說這個女人改變了我的生活。這就是馬克辛。“

然而,馬克辛·格林依然可以是一個謎,甚至對她自己也是一個謎。

格林說:“有人拍了一部關於我的記錄片。看到記錄片的末尾,我在大家面前說,‘我是那個我還不是的人。’”

確實,對很多接受格林影響和提攜的人來說,她依然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顯示著可能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