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性新聞

小心誤導 生物可分解垃圾袋不見得環保

【大紀元3月1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2日電)英國政府資助的一項研究指出,大型超市使用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袋,並不如所認為的那樣快分解,而且不一定像名字聽起來一樣環保。

據「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勞柏羅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的研究發現,添加少量化學物以加速分解的一般塑膠購物袋、垃圾袋和軟性包裝材料,也不宜和其它塑膠一道回收、再利用或製成堆肥。

英國環境食品暨鄉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資助的這項研究出爐後,官員皆呼籲塑膠業者不要再宣稱這類塑膠袋比傳統塑膠袋更環保。

此一生物可分解塑含有添加劑,有助透過熱能或光能來幫助其更快分解成小分子。

報告說,氧代分解塑膠添加有金屬化合物,並不能改善其環保表現,而且「可能產生某些負面效果」。

研究人員說,很難估計這類塑膠要多久時間才分解,如果留置開放環境中,有些可能2至5年間會分解。

他們指出,但如果棄置垃圾掩埋場內,由於缺乏氧氣,就無法產生分解。然而大部分的這類塑膠卻都棄置於掩埋場中。

也有人擔心,塑膠分解後的物質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可能為昆蟲、動物和魚類吞食,並在牠們體內累積。

報告提醒消費者,小心不要被標誌「可生物分解」的產品所「混淆」。

環境部官員指出,「因為這類塑膠仍無法製成堆肥,『可生物分解』一詞會引人誤解。」(譯者:中央社盧映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