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史學家:德勒斯登轟炸死傷被誇大

【大紀元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怡安綜合編譯)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美盟軍大規模轟炸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Dresden),納粹組織宣稱50萬人死於該次空襲,但這個數字一直存在著爭議。最近市政府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表示確切的死亡人數約為2萬5千人,納粹誇大了死傷人數。

1945年2月13日,英美空軍於二次大戰接近尾聲之際,連續3天在有「易北河的佛羅倫斯」美稱的德勒斯登投下1,300枚炸彈。極右的納粹團體表示,共有50萬人於死於轟炸,但這個數據一直受到許多質疑。

德勒斯登史學委員會的研究小組經過5年的研究,調出當年市檔案館、墓地、官方登記及法院的記錄,得出轟炸實際死亡人數大約是2萬5,000人的結論。這份報告還發現,轟炸期間逃離東部前線(Eastern Front)的難民亦較先前的認識少了許多,反駁了「找不到」眾多罹難者遺體的說法。

參與這項研究的歷史學者表示:「就某些觀點而言,空襲的死亡人數一直是爭議的關鍵。」此外,對於人們如何看待這(二次世界)戰爭的最後一頁及德國的角色,這份報告有著深遠的影響。

但也有許多人無法接受這份調查,報告發表後不到一個小時,約150人遊行到市政廳前抗議,表示爭議不會就此結束。

有盟軍的評論家指出,該攻擊足以構成戰爭罪。因為當時德國已接近戰敗,轟炸沒戰略目地,且目標是民眾而非軍隊。

認為德勒斯登轟炸涉及戰爭罪的英國歷史學家歐文(David Irvine),在1963年的著作中引用了納粹的統計數據,20萬2,400人死亡。新的報告更趨近另一位歷史學家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說法,他說納粹在後面多加了一個零。

轟炸造成的緊張關係直到1992年仍未平息,前往德勒斯登訪問的英國女王被要求道歉的抗議者丟擲雞蛋。

德勒斯登小檔案

這座位在德國東部的薩克森邦首府,經歷數百年的繁榮,孕育出燦爛的文化藝術和無數精美的巴洛克建築,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又被稱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

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勒斯登也是德國照相機、鐘錶製造和高級食品的生產中心,是德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但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到盟軍的大規模空襲,加上此後東德40年的統治,城市面目全非、百業蕭條。1990年德國統一後,政府投入大筆資金修復建築物和歷史遺跡,重現其城市風華,每年都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