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

芝南華埠投票率超四成 華人參政意識增強

【大紀元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唐寅芝加哥報導)「2月2日的初選中,南華埠的華人投票率超過4成,遠大於芝加哥市平均投票率22%。」華埠更好團結聯盟(Coalition for a Better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主席陳增華在2月16日下午華諮處的新聞會上自豪地宣布。陳增華也特別提到,今年4月開始的人口普查對保護華人的權益至關重要,希望人人都能登記普查。

陳增華說,自華埠更好團結聯盟成立十年來,2008年大選前成功登記了1600名華裔選民,以及今年2月2日的高投票率,可謂是聯盟兩個重要的里程碑。華諮處總裁黃羅瑞雄說,華埠更好團結聯盟的「非政治性,無黨派傾向」的特徵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黃羅瑞雄特別提到,包括史業敏等十數位青年義工5個星期不間斷地給選民打電話,督促投票,更是重要的推動力量。

「我們看到2月2日那一天,在市區第25區和第11區的5個投票站都出現了排長隊的現象,說明華人對選舉的關注,從失業、公共資金減少、到耆老福利縮減、新移民服務項目被裁等,都使得民眾們不得不站出來,選出真正的民意代表。」黃羅瑞雄說。

陳增華表示,華人社區的高投票率已引起美國主流社會的關注,官員們開始認真聽取華人的意見。他說,下一步要做的是爭取把中國城和橋港區一帶的華人聚居區變成一個選區。

華商會副會長徐佐寰說,這一帶約有2萬4千名華裔居民,近6000名選民,卻被劃分成3個聯邦議會選區、3個伊州參議院選區、4個伊州眾議院選區、2個市政區,「這樣華人就很難有一個強大的聲音」。

美國憲法規定,每個同樣級別的選區必須有相同數量的人口,所以每次人口普查之後,通常都將根據新的居民數量調整選區邊界,或相應增減選區。

東南亞中心主任鄔亮珊說,以往的每次人口普查,華人都沒有得到真實的統計,少計算了許多,所以得不到應有的利益。「這是一個『十載難逢』的機會,人口越多,講話的聲音就越亮。」她的講話博得在座人士的掌聲。

針對華人,特別是非法移民對政府收集數據的疑慮,與會代表都表示,所以需要社區機構的通力合作和在社區建立的信任,來鼓勵華人參與普查。對於在華埠家庭旅館短暫停留的流動人口,眾代表也希望他們能夠在寄往每戶地址的人口普查表上忠實填寫個人信息。

「你千萬放心,人口普查表上的數據不會和其它任何機構,包括移民局、稅務局、聯邦調查局等分享,總統也拿不到你的信息。華人人數計算得越精確,數量越大,華人社區可從政府那裏分到的資源越多,利益越大。」 陳增華再三強調。

當天下午,近十名各社團領袖出席了記者會。包括華諮處總裁黃羅瑞雄、總幹事黃蘇振恩、培德中心主任吳常義、東南亞中心主任鄔亮珊、華人互助會行政主任布朗敦、華商會副會長徐佐寰、中美協進會主席李松耀、謝祖諒、美華協會會長副會長黎永忠、梅振球,等亦出席了記者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