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界耆老張法鶴:創新藝術放諸四海皆準

2010年03月23日 | 15:22 PM

【大紀元3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白亞士台灣台北報導)前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曾孫、現任台北市多媒體協會理事長張法鶴,2010年3月21日晚間,觀賞神韻紐約藝術團演出後娓娓道來:「『神韻』二字取得好,整場演出很傳神、很有韻味。但不止如此,還有內一層更深刻的意義,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此只能意會不可言說。」張法鶴欣讚神韻是一齣融匯中西、放諸四海皆準的創新表演藝術,他個人對男高音和《手絹舞》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說:「我對男高音的歌唱印象很深,很少見到華人有這麼好的男高音表現,尤其高音部分,洪鳴的音色表現得一無雜質! 還有就是《手絹舞》,舞蹈演員將飛旋的手絹拋出後又旋接回來,這可是真功夫。我從小習武知道這個不容易啊!真是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張法鶴接著說:「舞台結合多媒體動態天幕的技術,演出在音樂方面有:二胡、嗩吶等中樂器,也有小號、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樂器。舞蹈中國古典舞的節目內容有歷史、有故事、有傳說。神韻將美術、音樂、服裝、編劇、天幕與肢體語言等都融匯在一起,通權達變、融匯中西,創造出具特色、非常有文化、且能雅俗共賞的一場表演,可以說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一場創新藝術表演。」他相信往後神韻將到台灣各地巡演,必定受到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與喜愛。

張法鶴看神韻看得很深入、很細膩。他經常講「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散場步出館門外坐下來侃侃分享他的門道:「中國太大了,五千多年的文化,由於山川、大澤、河流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來往,形成了許多區域性的文化,這些區域性文化,有歷史、有故事、有傳說、有生活形態、也有文字、繪畫、歌唱、舞蹈等,所以形成中國各地方不同的音樂、戲曲與武術。在傳承過程中,不同的歷史時期彰顯不同的文化。」

他讚賞地說:「神韻表現這些歷史劇編導得很用心,還有男女主持人的串場形成了一個語橋,來銜接、轉換舞台的變化,整體有文化、可看性非常高。」

張法鶴1949年舉家從中國大陸度海遷台;1966年曾主持台視《大千世界》節目,頗受好評;1976至1980年任中影公司副總經理,策劃拍攝:《梅花》、《八百壯士》、《汪洋中的一條船》等40餘部電影;2003年擔任第40屆金馬影展執委會主席,歷任台灣潘氏、班固貿易、士新儲運等公司總裁或董事長。一生對於傳統戲劇、影視、廣電、文藝、編劇、企業、法學等處世閱歷豐盛,堪稱多面達人。 (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