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悉尼港亮綵燈 響應「地球一小時」關燈活動

【大紀元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睿編譯報導)悉尼港於3月20日亮起代表世界七大洲的七座綵燈,啟動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前一週倒數計時。

「地球一小時」活動執行主席安迪-雷德利稱,今年的活動激發了人們的興趣,人們覺得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爭論已讓人疲憊,倒不如參加今年3月27日的「地球一小時」活動。他告訴大紀元時報記者,「到目前為止,共有116個國家參加了這一全球性的活動,還有更多的國家表示將來也會參與此活動。」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首次活動於2007年3月31日晚間8點在悉尼市展開,當晚悉尼約有超過220萬戶的家庭和企業關閉燈源和電器一小時。

去年,共有88個國家,4000多個城市參加這一項活動。今年,印度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及面積較小的國家,如摩洛哥和汶萊也將紛紛加入這一項活動,使參加活動的數量發生了巨大突破。

雷德利(Andy Ridley)主席稱,「地球一小時」活動的魅力在於激發人們自行參與。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世界自然基金會發揮著宣導作用,但在根本沒有世界自然基金會辦公室的小城市或地區,人們完全出於社區意願參與這一活動的。他還用了「包容性」這個詞,來形容「地球一小時」活動的易參與性,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雷德利透露,對今年的活動,他感到很緊張,他擔心人們會因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失敗和爭議感到「厭倦」。結果,他發現「恰恰相反」。人們更活躍參與最實在的保護地球行動。他認為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只符合特殊群體的利益,那麼一切都不會改變。而「地球一小時」活動是個聚焦點,代表每個人的心聲,它讓每個人自覺對環境負責。

2010 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將在3月27日週六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開始。屆時,民眾可自發性關燈、停止用電一個小時。這個「象徵性的行為」表達了人們致力於建立一個可持續未來的願望。

他強調說:「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減少用電,而是象徵性的代表了人們選擇關注環境和氣候變化、生活水準、空氣污染、未來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相互關聯的共同問題。」

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還有許多世界上最重要標誌建築,包括紐約帝國大廈、巴黎艾菲爾鐵塔、廣島和平紀念館、世界上最大的旋轉建築物倫敦眼、柏林勃蘭登堡門、東京鐵塔、臺北101大樓、伊斯坦堡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和杜拜的世界最高樓等,將在2010年「地球一小時」活動中熄燈,以表支持。

新西蘭東海岸的查塔姆群島將是2010年「地球一小時」活動的起始地點,而薩摩亞會在24個小時45分鐘後熄滅照明,是該活動的最終地點。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