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動態

法國小學的教育

【大紀元4月5日訊】2009年新學期以來,剛上一年級的兒子換了三家學校,用過三本不同的教科書,不由覺得法國的教育有點不可思議呀。於是想探個究竟。

法國的小學裡一般有幼兒園(Ecole maternelle),和我們中國人有所不同,它被視為正式小學重要階段之一,所以幼兒園和小學一起稱為小學初級教育。

1771年,在法國孚日省(Vosges)一名牧師奧白蘭(Jean-Frederic Oberlin)和他的妻子為幫助那些6歲以下的幼兒,以免這麼小的年紀跟著父母到田里或工廠工作,在他們的教區開辦了一個學校名叫:Ecole a tricoter,教小孩們打毛線、紡線、唱歌、朗誦禱文、小故事和地理。這就是法國的第一個幼兒園。

到19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此類型的學校也得到發展,以「les salles d』asile ou salles d』hospitalite」為名,目的是給工人的小孩提供一個接待和庇護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場所不斷的改善和逐漸教學化,在法律保護下保持私立的形式同時受國家的控制並被納入學校的制度,可以採取長期教育計劃。直到1881年,這些幼兒學校正式被命名「幼兒園」。

到了今天,根據法國教育部的規定,小學教育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初步學習,對應幼兒園小班和中班;第二階段基礎學習,對應幼兒園大班、一年級(CP)和二年級(CE1);第三階段深入學習,對應三年級(CE2)、四年級(CM1)、五年級(CM2)。小學教育有五大原則:自由教學、免費、中立、非宗教、義務教育。

什麼是自由教學?帶著這個疑問記者走訪了里昂附近維也納市(Vienne)的一個地方小學「Sou des ecoles」,採訪了該校校長阿里拜爾-納赫斯小姐(Arribert-Narce Sandrine)和學校的幾位老師。



年輕的阿里拜爾-納赫斯小姐擔任校長已經8年了 (攝影:張妮/大紀元)

這是一所有200多位學生的小學,年輕的阿里拜爾-納赫斯小姐擔任校長已經8年了。一見面對她的年輕有點吃驚(在中國習慣看到上年紀的男校長),她解釋說:「當年剛到學校的時候,校長正好退休卻沒人來代替。因為作為校長與其他教師的工資待遇一樣,除了行政方面的工作,還要教學,是件苦差事。而我卻喜歡處理這些事,所以就當上了校長。」校長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學校各方面的組織活動,與學生家長聯繫溝通,但並不是學校老師的上司。

校長總結法國小學的教育之道是:全國統一教學大綱,各地學校自由教學,每個老師的教學方法,教材,都是自由的。學年間由教育部進行一兩次的監督而已。

校長先給我這個外國人講了一下基本常識:「學校的幼兒部接待3到5歲的小孩,教學目的是讓小孩體驗集體生活,為上小學作準備,教學內容包括學會語言的表達和識字;學會成為一個學生;形體語言的表達;對事物的認識;還有感官、想像、創造方面的智能發展,以手工課為主。小學部接待6到11歲的小孩,主要是學法語和算數,其他科目有歷史-地理、物理、生物、地質、音樂和體育等;每個班的老師負責教所有的這些科目。」

說到教學,是阿里拜爾-納赫斯小姐的最大興趣,她教五年級(CM2),這些年齡在11歲左右的學生們已經很有主見,可以與他們議論交流很多有趣的話題,他們的想法和表達往往很有意思。在法國很注重學生的發言權,他們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有時這種自由也要適當地得到控制,如在對老師的尊重和守紀律方面,是需要老師教給他們的,也要求學生必須做到。

她還補充說:「小孩在學校與在家裏往往表現得很不一樣,甚至會像兩個人。我很喜歡跟小孩在一起,每天上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家庭。」

也許很多的家長都希望知道自己的小孩在學校的時間是如何度過的?特別當小孩年紀很小,儘管你在他放學回家的時候問長問短,答案卻常常似是而非,費了很多周折也弄不懂他到底在學校幹了些什麼。那麼從老師的角度,他們又是怎樣對待小孩的呢?下面是不同年級的三位老師的想法。



艾農小姐任教幼兒園大班有三年了(攝影:張妮/大紀元)

幼兒園是小孩自由的天地

艾農小姐任教幼兒園大班第三年,她說:「幼兒園教學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不會固定小孩在一起教他們做同一件事情,每個小孩完全可以在不同的能力範圍做他們自己想要做的東西。」她認為在教育方法上,需要很大的耐心,和藹對待他們。她說最有趣的是與小孩子們對話,他們在認識事物過程中的反應,往往說出令大人意外的話,在無限的童真中有許多許多有趣的發現,所以,每天的教學生活絕不會感到無聊,看著小孩在整個學年的進步過程就是最快樂的事情。

兒子三年前在中國上過一個月的幼兒園。記得那時在給兒子註冊前,聽了一次課,老師在小孩子們面前擺著一張大圖畫,圖上描述許多小朋友的行為,然後那老師逐個地指著提問:這個小朋友這樣做對不對?全班小孩異口同聲高聲回答「對」,「不對」;或者問:好不好?統一的回答是:「好」「不好」。剛上了兩個星期後,兒子開始拒絕上學,每到幼兒園門口就會說:「媽媽,學校關門了,我們不能進去。」言外之意,他不想進去。然後苦苦地又哄又勸才勉強說服他進門。後來一個月結束了,就沒讓他再去了。



沙伊先生(Chaille)從事教學33年,在該校任教已經23年。(攝影:張妮/大紀元)

每個老師自由選擇教材及教學方式

沙伊先生(Chaille)從事教學33年,在該校任教已經23年,教5-7歲的小孩。多數時間是教一年級,6歲小孩,也就是開始學認法語的年級。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沙伊先生說,一年級是最關鍵的學期,進入小學一年級也是對小孩來說最難的事情,年紀還小還處於喜歡玩的年齡,不容易理解和遵守學校的紀律,所以在教學上難度比較高。

以他的經驗,在教學方法上一定要知道在課堂裡該做和不該做的。該做的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每次講課的時間不能長過5-10分鐘,然後轉到玩遊戲和做手工,目的讓學生保持熱情。不該做的是不要讓學生思考太長時間。如果一篇課文太長,就分開來講,中途插一段小故事,一段小歌曲,或者小詩,等學生的興趣起來了再繼續。心理分析上,6歲小孩是喜歡新鮮東西的階段,但新鮮的東西也不是時時有的,這時要讓他們明白該學的東西需要重複,需要專心去聽。

沙伊先生還強調:在教學大綱裡,法語的教學方法大致相同,在這個基礎上,最好的方法是每個老師有自己的方法去讓學生掌握,老師選定的教材要看其難易程度是否適應小孩的領悟能力程度,所以雖說是自由選擇教材,也是一個很嚴謹的過程。

沙伊先生說作為老師之所以自由,是因為除了遵循教學大綱和讓學生們到期末達到要求達到的能力,整個學年的教案全按老師個人的思路安排,包括上課時間分配,什麼時候讓學生活動,什麼時候上課都由老師個人決定。



教四年級的梅薩熱先生(Message Julien)本來是一家公司的白領,轉業教學已經5年。 (攝影:張妮/大紀元)



法國的小學裡一般都有幼兒園,這是小朋友的作品。 (攝影:張妮/大紀元)

教學生涯樂趣無窮

教四年級的梅薩熱先生(Message Julien)本來是一家公司的白領,轉業教學已經5年。他教班裡的全部課程,發現大多數學生一般喜歡法語和算術,對成年人來說,學語法很枯燥,學算術要多思考,但偏偏卻是這個年齡的學生喜歡學的。然後是地理,認識世界各地,也有喜歡歷史的,歷史上的戰爭故事對小孩有很大吸引力,他們會加上自己的想像力去理解。

梅薩熱先生每當接一個新的班,很快就會對每個學生有一定的瞭解,瞭解他們的性格,興趣,然後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採用不同的對話方式,甚至同一意思對不同學生會採用不同的詞來表達,目的是找到學生能接受和理解的方法。一般情況下班裡四分之三的學生跟得上正常進度,相對學習能力低一點的學生,就需更加耐心去幫助他們。他說,最有趣的是,學生們精力旺盛、思想很活躍,很快樂,每年教同樣的年級可是並不重複,因為學生不斷地變,而每個學生也有各自不同的地方,所以跟他們接觸中樂趣無窮。

聽完了這些老師的話,我私下裡明白了為什麼兒子在法國上學總是興緻勃勃地去,高高興興地回。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