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化

北大清華保送生多來自滬浙京蘇 如院士分布

【大紀元6月19日訊】2010年高考已經結束,教育部日前公佈了最新的大學保送生擬錄取名單。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擬錄取的保送生中,來自上海的保送生最多,其次是浙江、北京、江蘇、湖南以及湖北等地。

保送生所在的省份以及所在中學,與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分佈省份以及往年高考狀元分佈的中學大致一致。另外,來自北京、上海約八成的保送生選擇了當地的大學。

據法制晚報18日報導,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保送生中,上海的華東師大二附中以43人雄居榜首,就連北京的人大附中也不得不甘拜下風,以35人排在第二位。

各地保送生排名與院士一樣

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保送生中,來自上海的保送生最多,高達95名,在這兩所大學保送生中佔了將近一成。

北京大學保送生來自全國30個省份,只有青海沒有北大保送生,其中浙江的保送生最多,高達43人,其次是湖北41人、北京37人、湖南37人、江蘇36人等。

清華大學擬錄取的保送生中來自上海的最多,高達61人,其次是浙江38人,北京37人、江蘇35人、湖南32人等。

縱觀北大、清華在各地的保送生擬錄取數量,除了上海為最多95人以外,其次是浙江81人、北京74人、江蘇71人。而這四地恰恰是1955年到2009年間盛產院士最多的省份。

可見這些省份的基礎教育資源非常優秀,而且這些地區的經濟在國內都是發達地區,尤其是上海,2009年的人均GDP排在全國首位,可見家庭的收入對於學生的影響甚大。

在北大和清華的保送生擬錄取名單中,被錄取較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比如西藏、青海、雲南、貴州、廣西、甘肅、內蒙古、寧夏等,無論是保送到北大還是清華的學生,都排在最後面,且人數均在10人以下。

保送生名額屬於計劃劃撥

「北大、清華對上海保送生的青睞這是很正常的,上海經濟發達,教育資源豐富,生源素質高,自然會給上海更多的名額。」我國高考研究專家、中國社科院教授王極盛說。

他表示,目前高校對保送生的錄取都是按計劃劃撥名額給各省份,計劃劃撥有它的好處,比如從生源質量更高的省份招錄更多的人,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這樣一來,又會造成某種不公平,對於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進入北大、清華的機會就會相當有限。

不過,湖北省雖然經濟發展排名並不是很靠前,但是被保送到北大、清華的學生並不少。王極盛表示,湖北是個特例,以湖北著名的黃岡中學為例,儘管已經10年沒有出狀元了,但是當地學生特別熱衷於參與各種競賽,每年的奧林匹克競賽中他們的成績都很突出,這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一種氛圍,所以湖北會多一些。

北大清華擬錄生多來自狀元中學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現象是,大多數保送生所在中學都比較集中。比如北京被保送到北大和清華的74名學生中,主要集中在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師大附屬中學等10餘所中學內;上海保送到北大、清華的105名學生中,全部來自上海中學、華東師大二附中等不足10所中學內。

天津保送到北大、清華的42名學生主要集中在天津一中、南開中學等6所中學內,安徽、浙江等地均有此特點。

而這些產生保送北大、清華學生的中學中大多數都與中國校友網曾經公佈的10年來各省生產狀元的中學相一致。

根據中國校友網公佈的1999年到2008年生產高考狀元的北京地區的中學有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80中學、北師大第二附屬中學、北京101中學、北京四中、北京八中等,而這些中學都在今年為北大和清華輸送保送生之列。

又如,盛產狀元的上海中學、格致中學、延安中學、曹楊中學等都在今年盛產保送生的中學名單之列。

優質生越集中資源越不平衡

王極盛表示,培養狀元比較多的中學本身對學生具有很大吸引力,在吸納初中畢業生進入高中學習時,就吸引了更多的優質生源。

這樣一來,無論是優質的教育資源還是生源質量,都很集中,所以在狀元中學培養出更多的保送生進入北大、清華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優質生源越是集中,越是反映出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均衡問題。

王極盛說,北京、上海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出生在這裡的孩子自然不願意去條件差的地方學習,這是一個正常規律。

與此同時,其他各地高校擬錄取的保送生中也很少出現北京和上海的學生,而眾所周知,北京和上海的很多大學都是全國「211」和「985」工程重點院校。

可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高度集中的北京和上海,這兩地的保送生在選擇大學時,主要青睞當地的大學。北京、上海的學生即使選擇離開北京、上海讀大學,也選擇了重點大學,比如浙大、武大、中國科技大學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