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涯

從職場看世間:職場逆向思考

用投資觀念打轉後,一般而言很容易作逆向思考。比如說,風險大幅提高時就差不多是市場散戶開始要進行瘋狂追價的時候,那也是該退出的時機。

但這並不代表往後都是如此,只要再適當整理拉回,特別注意價位的高低期及產業的成長度,這將會攸關對後市行情的判斷。

因此我時常在想,投資莫過於就是「時機+資金+基本面+籌碼」集合而成。在這裡邊表像最為安全的就為(時機),但相對也最為貴。

巴菲特說過,我不知道行情的最高和最低,但我可以冒險入市,用時間去等待一個週期轉變為上漲趨勢,但通常可能是數年的等待或者更長的時間。但對於這種長時間的投資法是足以肯定的;相對的也會大幅度墊高(時機)的成本。

談到(時機)轉換的成本,電視新聞常看到哪個賣場或是哪個遊樂場,特定的時間或是持指定的金融卡消費有優惠。

感覺上好像是可以省幾拾元,按道理說是很划算,但這通常也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得到的反饋,因此也就是妳(你)的等待所換來的優惠。

不失不得嘛, 這很在理的,所以並不代表這樣的做法是錯的,因為投資本來就有(等待)這門心法在。這也是家庭主婦及想省荷包的消費群眾依個人的需求為考量下策。

論及逆向思考操作,是沒什麼對與錯只有利與弊,記得當時超商開始著手賣便當的時候,就主打賣經濟便當,曾經就讓媒體連續報導了一段時間。

從超商的角度上看,當時不管打出經濟牌的便當是否有盈利,但確確實實增加了讓媒體大幅報導的副加價值,遠高於經濟便當的效益。

當然也有逆向扣分的實例,最近頗具盛名的名模林志玲漏繳三年健保費的爭議,不管最後二十一萬元健保費用是否補繳,但已經使她的形象嚴重受損遠遠的超過於補繳的健保費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