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預估105年水源調度吃緊 水公司擬設海水淡化廠

【大紀元7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新山水庫今年水源穩定,不過,水庫第3階段進水評估遲未通過,加上氣候變遷,預估105年水源調度可能吃緊,水公司考慮在基隆設海水淡化廠,補充大基隆地區水源。

從事海水淡化的李姓業者認為,基隆和平島和八斗子地區適合興建海水淡化廠,不過,海水淡化成本高,可規劃作為備用水源。

基隆在民國82年間發生嚴重缺水,規劃將新山水庫壩體加高,壩體由75公尺加高到90公尺,逐年進水,最高蓄水量1000萬噸,評估大基隆地區到民國110年都不會有缺水問題。

經濟部水庫進水安全評估只通過新山水庫第2階段進水,最高蓄水量僅820萬噸左右,第3階段進水評估,意見紛陳,未能達成共識,去年基隆再發生供水吃緊,被列為第一波限水縣市之一。

自來水公司找尋水源,計畫在基隆河水源區興闢新水庫遭民意反對;同時預估水情、氣候變遷、降雨不平均,可能在105年面臨供水吃緊情況,考慮引進海水淡化技術。

國內目前有多處規劃海水淡化廠,僅澎湖設海水淡化廠運轉,水公司表示,基隆臨海水質條件佳,國內海水淡化技術有所突破,水公司考慮基隆設廠,現在仍在評估階段。

根據從事海水淡化業者指出,目前海水淡化技術成熟,但成本太高,若規模愈大,可以降低成本,水源永續利用愈來愈不易,海水淡化可列為備用水源。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