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璀燦

濟州島名勝——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

【大紀元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金明耀韓國首爾編譯報導)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位於韓國濟州特別自治島濟州市涯月邑古城裡,是當年濟州島上一支軍隊—「三別抄」在這裡抵擊入侵的蒙古軍的地方。13世紀蒙古軍侵略濟州島,島上駐軍「三別抄」在此處與入侵的蒙軍進行了最後的抵抗。

設立

1271年(元宗12年)5月,濟州島上的金通精將軍率領「三別抄」抵達此地,建設了缸坡頭城,此城由內外城構成,外城是土城,長度約15km;內城是石城,長度約800m。

以此城為根據地,「三別抄」經過兩年的時間敵抗駐軍內地(今韓國)的麗元聯軍(既當時的高麗與中國元朝的聯軍),給他們沉重的打擊。1272年11月,麗元聯軍率領1萬大軍與「三別抄」展開激烈戰鬥,麗元聯軍戰勝後,濟州島從此落入當時中國元朝的蒙古人手裡,時間長達100年之久。

建立經過

當時,高麗朝廷與中國元朝的蒙古軍講和後,撤回到開城。「三別抄」立丞化侯王溫為王,1270年在江華起義,譴責高麗和蒙古的聯盟。他們在江華利用1000多艘船隻裝上兵器和糧食,抵達全羅南道的珍島建立了海上王國。

「三別抄」軍隊第一次進入濟州島的時間大概是1270年(元宗11年)10月份,當時,高麗朝廷為了防止「三別抄」軍進入濟州島,派遣了兩位將軍到濟州島去防守。

「三別抄」的將軍李文京後來領兵到濟州島與朝廷派來的將軍高汝霖進行了激烈戰爭後,遷滅了朝廷的官軍。1271年(元宗12年)5月,珍島被麗元聯合軍攻破後,「三別抄」的金通精將軍率領殘軍到達濟州島。

「三別抄」到了濟州島以後,開始建設防禦設施。《高麗史》記載:在1272年(元宗13年)6月29日,「三別抄」進入濟州島後開始建設內外兩層構成的城牆。

麗蒙聯軍在1273年(元宗14年)戰勝「三別抄」守軍,從此「三別抄」的抗爭也就結束了。

三別抄在濟州島建立的內外城包括古土城、古長城、缸坡頭裡古城、涯月木城等。

內城又叫宮城,是圍繞著王宮和衙門設施建立的城牆。外城又叫羅城,是圍繞著整個城市的城牆,其中屬於內城的就是缸坡頭裡古城。

城外圍全長為700米,長方形,由石頭砌成,城裡還有泉水,據說在乾旱嚴重的時候也不會枯乾。外城全長大約6000米,是土城(城高為5米,厚度為3~4米)。

據說,在土城上面經常放木灰,當敵人侵略時,守軍在馬尾巴上系一把掃帚奔跑,可以展開煙霧戰術謎惑敵軍。

外城面積約79萬3000平方米,東西南北都有城門。從地形來看,周圍都是河川和堤防,是一個天然的要塞。

古長城又稱環海長城,據說,當「三別抄」居住在珍島的時候,高麗朝廷派高汝霖將軍到濟州島建築了此城,此城全長為120多公里,是圍繞著大海築成的。

高汝霖將軍戰死後,「三別抄」在敵人容易登陸的地方繼續築城,所以實際上不到120公里,根據記載還有涯月木城,可是現在找不到它的痕跡。

形態

傳說中金通精將軍跳下城的下面的岩石上有他的足跡,在這裡形成了一汪泉水,此泉叫作「將首水」或「將首足跡」。此泉流出的水四季不幹,並且具有藥用價值。

城的東側有叫古城泉的干泉,西側有小盈泉(音譯)的干泉。此地地形南高北低,北側土城附近傾斜度很強,東側則比較平緩,西側有斷崖河川。整體土質有利於築城牆,黏性高,還有一定比例的瓦礫,是築城牆的好材料。

現況

1977年在缸坡頭裡建立了「抗蒙殉義碑」,並建立了展示館和管理設施,也同步進行了屠城的修補工程。期間,北濟州君崖月邑古城裡和上貴裡一帶在1976年9月9日被指定為濟州島文化紀年物,以後持續的開展了整備工作。

此後,土城逐漸得到復原,殉義碑、殉義門、展示館和管理事務所的機能也趨於完善。政府將此遺址利用在國難克服的教育場所,一直到1997年4月18日被正式變更為國家指定的文化遺址。



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圖片由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管理所提供)


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圖片由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管理所提供)



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圖片由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管理所提供)


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圖片由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管理所提供)



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圖片由濟州缸坡頭裡抗蒙遺址管理所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