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特區

在南緹羅爾的古堡度週末

【大紀元8月1日訊】「廚房裡正在舉辦土豆舞會,所有的土豆都參加了,K-A-R-T-O-F-F-E-L(土豆)KARTOFFEL,水煮土豆、炸土豆條、土豆泥、土豆……」正當先生和我為了找路而苦惱時,車廂裡不斷傳出兒子那單調、平淡而又帶點頹廢味道的「土豆之歌」,當時天已經黑下來了,由於導航儀不含有意大利地圖,想找到要去度週末的古堡似乎很困難,找人問路又擔心語言不通,而兒子的歌聲又那麼令人沮喪,實在忍不住就只有讓他閉嘴。

先生工作的公司每年要組織員工到國外去度一個週末,可攜帶家屬,這次是去意大利北部與奧地利接壤的地方,一個叫做南蒂羅爾(Suedtirol)的地區,因為忙,事先沒顧上查看有關風土人情,心想到那裏就知道了,誰知忘了帶全歐洲的導航儀芯片,結果一離開奧地利進入意大利就傻眼了,因為腦袋裡早就形成了觀念,不會意大利語。

越往前開越失去信心,不得不停下來詢問,試探著問一位看起來還蠻有學識的男士,是否懂德語,能否告知努埃豪斯城堡(Schloßneuhaus)在哪裏。讓人高興的是他不但懂德語,而且還很流利,他說前進的方向沒有錯,真讓人信心大增,很慶幸遇到了一位會說德語的人。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公里路程中,也曾問過人,高興的是他們都會德文,而且古堡在當地好像也很有名,人人都知道在哪裏。

開了一段看上去幾乎很難開上去的山路之後,終於抵達了城堡,當看到先生同事們的汽車時,終於鬆了口氣。兒子一馬當先衝入餐廳,只聽得裡面轟然一陣大笑,亂哄哄的傳出:「哈,又到了一家人。」

原來大部份人說德語

為找不到路而煩惱的心情,在訓練有素的招待端上來熱氣騰騰的飯菜之後,全部消失了。悶頭填飽了肚子,就有了仔細觀察一下四周的心情,餐廳內古香古色,是像古城堡的樣子了,步出餐廳,整個城堡大廳的裝潢,讓人彷彿回到了中世紀,城堡裡見不到現代化的痕跡,在城堡的院子裡,一群孔雀正在邁著文靜的步伐,悠閒的散步。記得小時候聽說要讓孔雀開屏,得穿的比它的羽毛漂亮才行,可惜現在服裝單調,哪裏裡敢跟孔雀比,自然它們也不對著我開屏。



準備迎接大家就餐的餐廳(攝影:黃芩/大紀元)



怎麼逗都不開屏的孔雀(攝影:黃芩/大紀元)



一幅不知名的畫(攝影:黃芩/大紀元)



最初的城堡主人Herrn von Taufers(攝影:黃芩/大紀元)

12世紀,Herrn von Taufers大公建造了這座城堡,幾經轉手,如今城堡的主人是西格弗裡‧霍費爾Siegfried Hofer,年輕時非常喜歡周遊世界,後來他買下了城堡,將城堡打造成一個可以接待遊客的中世紀酒店,但只接待團體,生意很好,兩年內的房間基本上已經預訂出去了。



教堂的聖像在一個大雨天被偷走了,這是後來重新做的(攝影:黃芩/大紀元)



城堡的教堂(攝影:黃芩/大紀元)



城堡一隅(攝影:黃芩/大紀元)

努埃豪斯城堡(Schloßneuhaus)自豪的主人,在第二天帶大家參觀,將眾人帶回了中世紀。大家登上了制高點,城堡的塔樓,還有鐘樓,參觀了教堂,教堂中的兩尊聖像曾在一個大雨天被小偷盜竊了。古堡的窗戶都是紅白色,分明是奧地利國旗的顏色。附近的小鎮蓋斯(Gais)看上去像一個典型的巴伐利亞或奧地利的城鎮,給人一種很熟悉、很親切的感覺。城裡但凡景點介紹先是德文,然後才是意大利文。原來這裡人大部份說德語。



城堡的主人是西格弗裡‧霍費爾在給大家講解城堡的歷史和名人逸事(攝影:黃芩/大紀元)



半山的涼亭(攝影:黃芩/大紀元)



蓋斯是典型的巴伐利亞和奧地利風格的小鎮(攝影:黃芩/大紀元)





城市地標先用德文,讓後才是意大利文(攝影:黃芩/大紀元)

多元文化的和諧社會

南緹羅爾是意大利最北端的一個省,西部與瑞士,東北部與奧地利接壤。從11世紀開始,這個地區的貴族主教,被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授予很多俗世權力。到了14世紀初這裡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領地。一直持續到19世紀初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完結,主教職位於1803年被政府取締。兩年後,當奧地利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潰敗之後,整個地區被拿破侖的傀儡意大利王國吞併。 拿破侖被打敗後,1815年,該區重歸奧地利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控制南蒂羅爾地區,奧匈帝國軍隊與意大利軍隊主要的戰役於阿爾卑斯山脈打響。到了1918年,奧匈帝國在戰爭中崩潰,意大利軍隊佔領了該區,使其成為意大利北部的一個省。



到哪個古堡都能見到的騎士(攝影:黃芩/大紀元)



可用於防禦的塔樓(攝影:黃芩/大紀元)



兩個小騎士(攝影:黃芩/大紀元)

多年來,旅遊業是這個地區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阿爾卑斯山脈的自然風光每年吸引大量的遊客,人們可以在這裡享受徒步遠足、登山、攀巖和滑雪的快樂。溫暖的氣候、肥沃的土壤和每年平均330個晴天,為農作物的高產提供了理想田園。此外在5千公頃的葡萄園裡培育著幾十種不同的葡萄,所以這裡葡萄酒也相當出名。這裡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滑雪環線,將近1,220公里的下坡滑雪跑道使其成為著名的滑雪勝地之一。



從臥室眺望遠方的滑雪場(攝影:黃芩/大紀元)

南蒂羅爾地區主要語言是德語和意大利語,據2001年的統計,占當地32萬人口的64%人為德語民族,意大利語民族為24,5%,拉迪恩語民族(Ladinisch)為4%,以及其它民族為7,4%。因此這裡有三種主要文化特徵,德奧文化,意大利文化和拉迪恩文化。這些多元文化形成了今日的變化多端的南蒂羅爾地區。這些變化不僅表現在語言中,還溶合在日常生活裡,體現在村莊的氛圍、食物、風俗習慣及傳統中。



當地的特產——木雕(攝影:黃芩/大紀元)



上網查詢該地區使用語言時還看到這樣一組有趣的數據,除德國、奧地利外,德語還是下面這些國家官方語言之一:

‧ 比利時(還有法語和荷蘭語)

‧ 意大利(還有意大利語、法語和斯洛文尼亞語)

‧ 盧森堡(還有盧森堡語和法語)

‧ 瑞士(還有法語、意大利語和羅曼甚語)

混合語言的國家在歐洲似乎很普遍,也都相安無事。這讓人不禁想起認識的幾位內蒙古朋友,他們不太會說蒙語,更別提寫蒙語,因為上學的時候不讓學。還有在西藏、新疆和其它一些地區,當地民族的語言和文化也正在逐步消失。現在就連廣州都因維護使用廣東話的權利,民眾上街散步。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就不能讓在中國保持本民族的傳統,當權者到底在害怕些什麼?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