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手札

宜蘭礁溪.龍潭湖.武暖石板橋

今天帶著老婆和孩子前來礁溪龍潭湖旅遊。龍潭湖,俗稱「大陂湖」,面積廣達17公頃,青山環抱,湖面遼闊,有湖光山色之勝,因此縣政府闢為「龍潭湖風景區」,以供民眾遊憩踏青。

龍潭湖風景區的菁華區集中在入口處的湖畔,設有步道環湖,可憑欄眺覽湖景,湖岸旁也有草坪及廣場,可供遊客休憩活動。時入深秋,氣溫合宜,正是造訪龍潭湖的最佳季節。

走在湖畔步道上,岸邊濕地,不時可見白鷺鷥低頭踱步尋覓食物,而湖水淺處突出的枯枝上,也見夜鷺佇立,伺機等待獵食機會。而山風吹過湖面,泛起碧波漣漪,陣陣清風送爽。

湖畔步道走至盡頭,接環湖產業道路,岸邊有一座福德廟,廟旁有水閘機關,可引湖水入水圳渠道以灌溉附近的田畝。由福德廟起,環湖道路以逆時鐘方向繞湖一圈,路程約50分鐘。龍潭湖湖面既廣,又呈不規則形狀,因此繞湖時,可欣賞或寬或窄,或明或隱的湖水景致。

環湖道路未設人車分道,偶爾有車輛從旁通過,稍惱人意,而沿途有林蔭,路又平緩好走,一邊臨湖,一邊倚山,風光優美,可說是一條適合踏青健行的路線。缺點則是臨湖的路旁未設護欄,這對大人來說並不影響安全,但若帶著一位活潑好動而又一意孤行的三歲幼兒來此地踏青時,那大人可就無法放鬆心情了。小東堅持要自己走路,不肯讓人牽手,又不能安步慢行,忽而直衝,忽而蟹行,我只能跟緊在後,隨著準備出手抓人。

小東逞強不久,欲速而不達,只走了三分之一路程就喘著喊累,只好改趴騎在我背上,由我代腿走完龍潭湖。返回入口處,小東才又生龍活虎起來。我們三人在湖畔休息,看湖一陣。



龍潭湖步道。


龍潭湖步道。

——————————————————————————–



龍潭湖。


環湖產業道路。

——————————————————————————–



武暖石板橋

逛完龍潭湖,再繞往附近參觀「武暖石板橋」古蹟。武暖石板橋位於四城火車站附近,若從礁溪前來,走台九線,過四城火車站(約里程77K處)後的第一個紅綠燈就左轉,路口轉角的建築物為礁溪鄉農會。左轉後,過鐵路陸橋後,立即右轉,前行時即可看見左前方位於水田間的武暖福德廟。石板橋就位於福德廟的左前方。

武暖,地名源自噶瑪蘭平埔族「Vuroan」社。廟旁這座石板橋原位於清朝時代宜蘭至礁溪的官道上,最初是木造,光緒17年(1891)時,才由村民集資才改為石橋。石橋最初是由六塊長條的壓艙石所搭建,石板與石板間以榫接銜接成穩固的橋樑結構。民國91年(2002)整修後,橋面已增寬,且用水泥柱將石板隔開,但大致仍保有古橋的樸質本色。

橋頭有一座清朝光緒17年設立的「重修石橋捐題碑」古碑,年代久遠,字跡已模糊難辨。石碑的上面有明顯的凹彎狀,是因為這塊石塊質地堅硬,百年來,附近的農民經過此橋時,都將它做為磨刀石,順便磨砥鐮刀等農具,久而久之,石碑上頭漸漸磨損而凹陷成今日的面貌了。



武暖石板橋。


「重修石橋捐題碑」(1891年)。

——————————————————————————–



武暖福德廟

在清朝時,武暖也是一個內陸的小河港,船隻循著石板橋下的河道,可以通往蘭陽平原對外門戶的烏石港。如今橋下水流依舊豐沛,看起來只像是一條圳道而已。船運的功能早已式微。

昔日蘭陽平原上的古道已成為現代公路及鐵路,舊路痕跡,消失無蹤。武暖石板橋也成了珍貴的古道歷史遺跡。武暖石板橋目前已被列為宜蘭縣縣定古蹟。

石板橋旁的福德廟,比石板橋的歷史還更悠久。據廟碑記載,這座福德廟最早供奉的土地公,就是嘉慶元年(1796)吳沙率眾入墾蘭陽平原,所攜帶進入噶瑪蘭的土地公神像。後來,吳沙氏族就選擇這附近的四結定居,土地公供奉於這座福德廟。可惜,這座開蘭土地公神像早已失竊,而福德廟歷經數次大修,已變成一座新廟,古貌全失。

當時吳沙的家族選擇落居四結,是因為此地居蘭陽平原的中心地帶,而附近又有龍潭湖這的豐盈的灌溉水源,適宜農耕稻作。吳沙故居就位於四城火車站附近的開蘭路,如今已設立為「吳沙紀念館」,也是我今天原定參觀的景點,不過我家小東已經肚餓,吵鬧著,只好割捨這個景點(註1),提前離開四結,返回礁溪市區用餐。

今天來礁溪,主要的行程是泡溫泉,龍潭湖,武暖橋,可算是泡湯前的熱身行程。

日期:2008.10.08 (寫於2008.10.11)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吳沙故居(檔案照片)。


吳沙故居(檔案照片)。



龍潭湖風景區入口。



龍潭湖畔大片草坪。



步道通往湖畔。



龍潭湖。



湖畔步道。



湖畔廣場。



三歲小東遊龍潭湖。



位於湖畔的福德廟。



環湖產業道路。



環湖產業道路。



武暖石板橋。



「重修石橋捐題碑」(光緒17年,1891年)。



武暖石板橋。



武暖石板橋。昔日河道可通烏石港。



昔日宜蘭至礁溪的官道(紅線)及武暖至烏石港的河道(藍線)。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