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少年女子組金獎周曉﹕演木蘭 挑戰自己

【大紀元9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方若初紐約報導)9月10-12日﹐在2010年新唐人第四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比賽中,少年女子組9號選手周曉以《木蘭歸》劇目表演和規定動作的穩定發揮﹐贏得少年女子組並列金獎。

周曉所表演的是木蘭勝利後還鄉的情境。舞蹈的背景音樂是河南豫劇《花木蘭》中的唱段,木蘭身著藍白相間的衣褲和靴子,輕盈靈動,矯捷跳躍。開始時有騎馬的動作,彷彿正急不可待地奔赴故鄉,後面的表演則展現其恢復女兒身份後刺繡及「對鏡貼花黃」的女子生活。

花木蘭在中國是一位家喻戶曉、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據南北朝時的敘事詩《木蘭辭》記載,北朝可汗徵兵抵禦異族入侵,花木蘭的父親也在受召之列;木蘭不忍見其年邁的父親從軍受苦,又沒有年長的兄弟可以代替老父,她於是自己喬裝為男人,代父從軍。多年後戰事結束,木蘭獲准返鄉,恢復了女性裝扮,昔日一同奮戰沙場的將士們才發現,原來木蘭是女兒身。

周曉介紹說她試圖表現木蘭長時間離開家鄉後,終返家園,那種很高興,也自豪的感覺,因為她終於完成了替父從軍的使命。

周曉於2006年考入飛天藝術學院舞蹈專業,在前兩屆的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分別獲得少年女子組優秀表演獎和銀獎。在前兩次的比賽中,周曉表演的都是表現女性柔美的舞蹈動作,但這次她想挑戰自己,就嚐試了另一種方式表現人物,所以選取了木蘭這樣一個女扮男裝的形象。她覺得這個舞蹈節奏比較快,比較「脆」,因此不太好把握。

對在西方文化中長大的周曉來說,理解木蘭這個人物是重要的一環。她說:「我必須瞭解歷史人物的環境和心態,然後想像自己就是那個人物。接著向老師請教,這個動作是應該『緩』還是『脆』。我也查了相關的資料,瞭解相關的故事。但是木蘭這個故事有很多情節,木蘭有時柔美,有時俏皮,有時英勇,於是我就選擇了她打仗勝利後回家的這樣一段情節。」

周曉認為舞蹈中「表現力」很重要,作為一個舞蹈演員要真正融入舞蹈中,全身心地為觀眾表演。就這次比賽而言,她覺得自己並沒有感到壓力。「我來參加比賽就是做我能做到的。雖然是比賽,但是我不想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自我提高是最重要的。」

她說,比賽和平時的表演還是不同的。她感覺比賽比平時花費更多力氣,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在舞台上表演,台下則有很多觀眾。同時,一個人跳舞要佔用整個舞台,集體舞則要顧及整體節奏和配合,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