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維多利亞女皇市場各族裔共慶中秋

【大紀元0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夏墨竹墨爾本採訪報導)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皇市場舉辦了大型中秋文化慶祝活動。市場上人流熙攘,來自四方的人們在這個多元文化自然融合的墨爾本著名地標上共同慶祝中秋佳節。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深深贏得了各族裔民眾的讚賞與喜愛。

不同族群、不同膚色的人們流連在各式攤鋪上,或購買珠寶、刺繡、傳統花燈等工藝品,或品嚐風味獨特的中國、印度、尼泊爾、馬來西亞等亞洲小吃。慶祝活動還為孩子們準備了兒童娛樂活動,如綵燈DIY、兒童沙畫等,而且孩子們還可以得到由穿著中國古裝的西人伯伯贈送的氣球玩具。



穿著中國古裝、給小朋友們派發工藝氣球的西人。(攝影:王俊博/大紀元)

慶祝活動的舞台四周更是圍滿了人。中華武術表演、烹飪演示、古箏表演、舞蹈及風水演示等豐富多彩的節目,不時贏得觀眾們的笑聲和掌聲。當天陽光明媚,春意融融。現場人頭攢動,節日氣氛熱鬧喜慶。

來自華夏古箏樂團的少年表演者們為觀眾演奏了古箏,優美古雅、行雲流水般的音樂在熱鬧的市場上格外引人注目。團長張藝藝女士向大紀元記者表示,樂團已成立10年,出來表演希望能夠弘揚多元文化。她希望把古箏這一中華瑰寶表演給各族裔觀眾欣賞,因為「古箏是中國本土的文化,很好聽。這麼好的中華瑰寶,放在屋裡太可惜了。」

來自香港、今年10歲的陳愷智是其中一位表演者,他學古箏才7個月,就已能和同伴們一起同台演奏。他向大紀元記者表示,這是他第一次上台表演,自己以前是學鋼琴的,學古箏完全是自己的意願,因為「古箏比鋼琴容易學一些,也更好聽一些」,「古箏聽起來令人放鬆」。他說,他最喜歡彈的古箏樂曲是《春江花月夜》。他還告訴記者,中秋節他吃了月餅,很好吃。

13歲的柏夢誠在台上表演了古箏獨奏。6歲開始學古箏的她向大紀元記者表示,她很喜歡彈古箏,「古箏音樂聽起來讓人心情舒暢」。對於中秋節日文化的含義,她也很熟悉。

除了古箏表演,蘊含中秋文化的舞蹈節目也令觀眾們十分享受。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舞蹈及鼓舞是由薇蓉舞集為這次中秋節活動特別準備的。舞蹈演員們還請來台下的小朋友們一起同台表演。其中一位舞蹈演員表示,他們的團體已成立9年,成員來自亞洲各個國家地區的華人,目地是推廣亞洲文化,包括中國文化。



學做燈籠。(攝影:王俊博/大紀元)

主持人Hugh Maynard來自英國,他向大紀元記者表示,舞蹈節目非常有趣,「不同的文化對於月亮都有不同的傳說和故事,這很有趣。」他表示,非常高興能看到不同的文化在台上展現。

慶祝活動還有精彩的武術表演,包括拳術、槍、劍、棍、太極劍等。表演者很多是非華裔面孔,男女老少,不同膚色,雖然他們的個頭高低錯落、年齡參差不齊,但一招一式都認真穩重,中華武術強大的凝聚力給觀眾們留下很深印象。中國功夫配上現場講解,其威武風采和各式套路讓人目不暇接,大飽眼福,觀眾們不時報以熱烈掌聲和喝采聲。



觀眾開心嚐試製作蘭州拉麵。(攝影:王俊博/大紀元)

台上中國大廚的拉麵絕活兒也讓觀眾們大加讚賞。觀看拉麵好像是欣賞雜技表演,只見拉麵師傅操起面節,一搓一拉,連抻數次,變戲法般拉出又細又長的麵條。高超的中國廚藝令觀眾瞠目結舌。觀眾們踴躍上台一試,不是粘手,就是扯斷,台下笑聲不斷,看似輕鬆容易的絕活兒可不是那麼好學的。

來自中國大陸的陳先生帶著孩子參加了這次中秋節慶祝活動。他和孩子擠在綵燈DIY攤鋪上,一起用竹子和彩色玻璃紙製作了一盞節日綵燈。他向記者表示,孩子下週過生日,做這個綵燈送給他,意義很特別。



維多利亞女皇市場遊人熙攘。(攝影:王俊博/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