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動態

調查指澳公立精英學校多亞裔 引熱議

【大紀元2011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帆澳洲墨爾本綜合報導)一位澳洲的大學研究學者發現,澳洲公立精英中學裡亞裔學生佔大多數的現象,在澳洲的教育系統內形成了一條種族鴻溝。

時代報報導,悉尼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的Christina Ho博士針對精英學校裡學生語言背景做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澳洲教育系統存在明顯的文化兩極化(cultural polarisation),即在精英公校裡,除少數母語為英語的學生,移民家庭背景的學生佔大多數,後者主要來自中國、印度和其它亞洲國家。一般來說,精英公校只招收在其他學校成績頂尖的3%以內的學生。

在這篇發表於《澳洲公共事務評論》(Australian Review of Public Affairs)上的文章中,Christina Ho博士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墨爾本,唯一的公立精英女校——麥克.羅賓遜女子中學(Mac.Robertson Girls High School)——的學生中,93%是來自語言背景非英語 (LBOTE:language backgrounds other than English)的國家,公立精英男校——墨爾本中學(Melbourne High School)和 Nossal High School也有88%的學生為LBOTE。LBOTE國家也包括亞洲以外的其它母語非英語的國家。

  

在悉尼,10所頂尖精英中學中,有9所精英學校有著和墨爾本相同比例的LBOTE學生。

根據澳洲統計局的數據,在家中說亞洲語言的澳人已經佔了澳洲總人口的8%。

  

Christina Ho博士稱,公立精英學校之所以吸引眾多移民背景的學生,其原因並不難理解:私立中學的昂貴學費讓許多移民家庭望而卻步,而移民子女的優異成績使他們能夠較輕易地考入公立精英中學。

  

令Christina Ho不解的是英裔澳洲人避開公立精英中學的原因,尤其是那些成績足夠優異,完全可通過精英學校(入學)考試的學生。她說:「在一定程度上,這類現象反映了澳洲人不願讓自己的子女就讀於移民學生佔多數的學校的心理,而這只會導致這種亞裔孩子人數越來越多,地位越來越穩固。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的話,有可能形成極度失衡的學校社群,它們無法反映出澳洲社會整體的多樣性。」

Christina Ho的研究涉及My School網站上提供的所有學校和教育機構的入學數據。LBOTE數據是衡量文化多元性的標準之一,但它的調查對象並非出生於海外的一代移民,而是出生於澳洲,但在文化上仍屬於少數族裔的二代移民或者移民後裔。

但墨爾本高中的校長 Jeremy Ludowyke 對研究結果不以為然,他否認了學校非文化多元性的說法:「我們沒有看到申請入學的學生中出現種族不平衡。」

他介紹說,他的學生中約60%有一方父母出生在海外,並表示:「墨爾本高中和麥克.羅賓遜女子中學起了關鍵作用,為新移民學生提供了機會,他們是墨爾本多元文化成功的典範。」

這一研究結果公佈後,在華人圈中引起熱議。討論的焦點集中在精英學校的優劣上。

贊成者認為:精英中學是讓那些樂意學習和成績好的學生在一起, 有甚麼不對? 死讀書的學生是不會考上精英的,反對別人努力是甚麼道理?

有網友分析:洋人孩子入不了精英學校,主要因為學習成績低,故意逃開的可能性極小。

反對的一方則對孩子必須上補習否則無法考取深惡痛絕:補習學校是一個台階,也是牢籠,小孩子除了讀書就是讀書,本來天真無邪,慢慢會變得不懂禮節,不懂得待人接物,性格被壓制,品德可能會極其敗壞,碰到一點小事,就會暴跳如雷,甚至可能動手打殺父母親人。

記者曾經參加過墨爾本高中舉辦的一次年中音樂會,其中有鋼琴協奏、小提琴獨奏等,非常的精彩。除了課業學習,各種能力的培養,公立精英不輸私校,在墨爾本每年高考榜單上,這兩所公立精英學校總是當仁不讓排前兩名。受到有著傳統重教觀念的亞裔父母的青睞,不難理解。

(責任編輯: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