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家族合唱闊別14年 經典重演

【大紀元10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4日電)雲門八里排練場大火後,歷經2年影像重建,林懷民以台灣老照片、庶民口述歷史編作的「家族合唱」,12月再度重演,並找來1997年首演版4名舞者,重現舞作經典原味。

「家族合唱」為兩廳院「民國藝百」系列壓軸的舞蹈節目,12月15日至18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其中12月15日演後唯一特別場「林懷民答客問」,將由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親自講述「家族合唱」創作歷程。

歷經2008年雲門八里排練場一場大火之後,2011年「家族合唱」重新宏亮發聲,雲門技術團隊花了2年時間重建影像及道具,林懷民也找回首演版舞者「黑衣女子」李靜君、「長髮女孩」陳秋吟、「受難者」王維銘、「乩童」吳義芳,讓這些經典角色再度復活。

陳秋吟表示,當年在跳「長髮女孩」時,林懷民要她想像成是「嗑藥之後在舞廳跳到飄飄然的女孩」,這段舞沒有音樂,只有自己的呼吸聲,陳秋吟必須自己發展節奏,「那是一個拋掉所有束縛,自由不羈的身體,但瘋狂的舞動不是毫無章法,而是不斷變化身體的動力。」

陳秋吟說,現在的她,雖已不是年輕的「長髮女孩」,但經過時間歷練的身體,卻比1997年更自由,放鬆,舞起來更自在,更狂放。

「家族合唱」描述二二八、白色恐怖的時代背景,林懷民要王維銘跳出「受難者」的形象,接下這次的任務,王維銘表示,不想回到1997年的身體,「2011年這個漢子依舊很man、仍然狼狽,但看盡滄海桑田,控訴轉為無奈,受難者的身體已發生質變。」

在雲門經典舞作「九歌」中,吳義芳是中外觀眾讚嘆8分鐘不落地的「雲中君」,吳義芳表示,跳「雲中君」得由內而外,但在「家族合唱」中跳「乩童」,卻得由外而內。

吳義芳說,「這段搖頭晃腦的狂舞,不是頭在搖,而是從脊椎施力搖起來」,吳義芳跳「乩童」不僅得手持香、單腳立、搖頭跺地,搖到天旋地轉,再加上後空翻,回到後台得在地上打滾,緩和身體的不適,才不會吐出來。

今年,48歲的吳義芳再為「家族合唱」起乩,他說,「年輕時跳得用力,如今不再是用力跳,而是跳出年輕時所欠缺的生命厚度。」